青少年網絡雙重人格的形成
青少年接觸網絡有助于開闊視野,但是沉迷網絡卻會帶來諸多的危害。更有一些青少年由于網絡成癮,性格變得古怪,形成雙重人格。影響到身心健康,學業和人際交往都受到不良影響。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分析下青少年網絡雙重人格的形成原因及過程,希望家長在日常引導上能夠有的放矢。
青少年網絡雙重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一個人所表現的穩定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人格結構是多層次、多側面的,是由復雜的心理特征經獨特結合構成的整體。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種活動潛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即氣質;第三是完成活動任務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動傾向性方面的調整,如動機、興趣、理想、時間和地點的改變而出現本質的不同。多重人格則不同。我們可以把網絡雙重人格定義為“個體在網絡中和現實中分別具有彼此獨立、相對完整的人格,二者在情感、態度、知覺和行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時甚至是處在劇烈的對立面”。
網絡中,網民習慣于利用電子文本的方式創造出一個與現實“我”存在某些差距的網絡“我”,這個虛擬的個體可能是完全不存在的,所提供的資料都是現實中無法證實的;也可能既具有某些真實個體的特點,也具有某些個體理想化編造出來的因素。個體可能在現實中積極、友好、順應社會和有規可循的人格,但在網絡中卻可能是消極、攻擊、反社會和雜亂無章的人格,同時它們又是相互獨立,保持彼此的穩定性。
網絡人格的塑造有兩個基本的階段。首先是試探與初步加工。由于網絡是匿名的,每個人所講的和所做的無法與現實中的個體建立起嚴密的一一對應,因此減少了對自己行為所肩負的責任,可以隨心所欲地討論所有的事情。但是,由于缺少對對方的理性理解和基本的感性信息,總是在不斷的調整和修正的過程中試探對方,所以經常發生誤解和錯誤的溝通。然后是有效塑造自己。由于網絡成員已經建立起基于電子文本的信任和有效溝通。因此在自己留給對方的初始印象和想象空間的基礎上對自己進行包裝和加工,完善“網絡我”的起碼特點和性格。塑造成功與否,關鍵是對方是否認同網絡“我”的陳述和表現,對于網絡“我”表現的一致性是否予以肯定。事實上,網絡交往是否可以深入下去,并不在于現實“我”的誠實度,而在于所塑造的網絡“我”是否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青少年的網絡雙重人格主要是對網絡人格的虛擬化,即憑空想象出自己所希望的、感興趣的或者好奇的人格特質,并以此作為網絡交往的基本個體特點,如同自己真的擁有這些人格一樣。久而久之,這種虛擬人格固定下來,在心理上形成某種程度的分離。網絡人格一旦形成,往往進入潛意識的層次,使現實人格有時也難以覺察到它的存在。如同多重人格中的后繼人格一樣,它總會尋找機會展示作為“另一個主體”的“真實”存在,表現出讓現實人格也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特點,并強烈抵御企圖消滅它的一切努力。
網絡是虛擬的,但是卻能夠滿足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愿望。成年人自制能力強,可以分清虛擬與現實;但是青少年卻往往在虛擬的世界找到存在感,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這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成長問題。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朋友們,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