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白日夢 也可能會有大成就
你會花多少時間做白日夢,讓你的思緒信馬由韁?你是否是一個目標極其明確,并時刻需要成就感的人?最新的研究顯示,“胡思亂想”或許正是實現目標的關鍵所在。
為了解決問題,大腦需要將信息以全新并有效的方式進行整合。解開任何一個謎語或難題都需要你大腦的所有區域同步協作。
在傳統意義上,腦科學家相信嚴格的執行力與目標明確的規劃是提高認知能力的關鍵,這個觀點已經開始改變。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你花一整天放松大腦中的“任務專注網絡”,你更容易在方向明確的任務上取得成功。
康奈爾大學的腦神經學家們近期發現,與所謂的“出神”的心理狀態(如走神、做白日夢或追憶往事)相關聯的活躍的大腦皮層,即那些與“大腦默認神經網絡”相聯系的部分,事實上可以大大地提升處理有挑戰性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在2014年10月,內森·斯普林和他的同事們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目標一致的大腦默認網絡活動促進認知控制能力”。這些作者們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夠幫助人們理解對從內部與外部聚集的神經網絡是如何相互作用并促進復雜想法的生成。
在一篇新聞稿上斯普林說道:“當下流行的看法是,被稱為‘大腦默認網絡’的活躍大腦區域削弱了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因為這一神經網絡與走神等行為相關聯。而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證實了相反理論的--使大腦默認網絡參與活動同樣能提高工作效率。”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腦默認網絡?
大腦默認網絡(DMN)就是當你在做白日夢,天馬行空,或迷失在自我參照的思緒中時,大腦中仍在活躍的區域,此時的大腦處于一種“清醒地休息”的狀態中。DMN的一大特點就是連貫的低于0.1赫茲(即每十秒一次)的神經元振動。
腦電圖的發明者漢斯·博格是第一位提出人類大腦是無時無刻不處于工作狀態中的。在1929年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博格指出,由他的儀器探測到的電磁振動即使是在實驗對象處于睡眠狀態時也仍然是活躍的。近一個世紀后,各種各樣的腦電波所扮演的角色及自我意識的狀態依舊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一個最新的研究發現,變幻莫測的神經元振動可能扮演的角色是它們參與到信息傳輸機制中,并產生周期性的信號輸出,而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小腦中的浦肯野細胞控制的。
白日夢與夜里的夢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我有一個直覺,那就是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大腦也許通過某些途徑,經由反向前庭眼反射(VOR)將白天的經歷轉化為長期記憶。在《運動員之路》中我有一個版塊專門探討快速眼動睡眠是如何與學習和記憶聯系在一起的。
我討論了在快速眼動睡眠的夢境與記憶鞏固中小腦與大腦的聯系,這被稱為“反常睡眠”,因為在一個通過腦電圖觀測的外部觀察者來說,你的大腦在這期間是清醒的。
在一項2013年的研究“大腦活動區分快速眼動睡眠與其他意識狀態的周期變化規律”中,快速眼動睡眠被認為是一種全然不同的第三種意識狀態。研究者們觀察到深度睡眠中大腦默認網絡的功能性非耦合區域,并接著觀察到快速眼動睡眠中大腦默認網絡的重新連接。這一發現非常激動人心。
在這項研究的摘要中,研究者們寫到:
不同于深度睡眠或清醒,快速眼動睡眠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兩個主要大腦系統間更為普遍,短暫,也更有活力的交互作用:單峰運動區域與高階關聯皮層(包括大腦默認網絡),而這一區域通常調節其活動。
在快速眼動睡眠中,這兩個系統呈負相關關系并周期性地起伏,以相反的趨勢在數秒的時間內以0.1-0.01赫茲的頻率振動。這一獨特的時間與空間的模式或許能建立一個與其在夢與記憶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的快速眼動睡眠的模型。
另一項于2013年發表在《神經可塑性》期刊上的研究“大腦認知分區的變化功能性連通“指出,小腦包含了數個參與不同功能性神經網絡(包括大腦默認網絡)的認知分區。研究者們特別指出,小腦第二突起與額頂神經網絡相關聯,而小腦第九突起與大腦默認網絡相聯系。這兩個神經網絡呈現出負相關關系,但卻一同參與到認知控制的過程中。
小腦研究成為了近期學術研究的主角。世界各地的腦神經學家不停地取得重大突破,并對小腦各個分區及其功能有了更好的理解。探索小腦分區將成為21世紀腦科學最為激動人心的新前沿。
大腦默認網絡在問題解決與創造力的形成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如果你對日常的創造性任務進行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當做某些有氧運動,在沖澡時擦肥皂,或在夜間做夢時,大腦默認網絡會被激活,而創造性的突破就在這時發生。舉個例子,愛因斯坦這樣描述他的質能方程式:“我是在騎車時想到它的。”凱斯·理查德說他是在睡夢中寫下了《滿足》,并通過一個他放在床頭的磁帶錄音機將其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他沒有任何清醒意識。
從一個腦神經科學家的立場來看,這些突破都是在大腦默認網絡狀態下發生的,并在其后由任務專注網絡實現。在這兩個神經網絡間進行轉換是充分利用大腦的功能、結構與連通性,并從而出色地完成目標的關鍵。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我已經從一個運動員漸漸轉變成一個作家。我花了好幾年才意識到,如果我嘗試著將各種固化的知識與信息塞進我的大腦而不讓它在預設模式進行自我創造,我就不可能將大腦中的節點以全新而有效的方式聯系在一起。
我一直在閱讀科學領域的研究并嘗試著汲取新的知識。當在外工作或在睡眠中時,我大部分的思考都是關于物質方面的。而只有當放飛思緒或做有氧運動時,我才能獲得創造性的啟示。我認識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是如此,對你來說,也很可能是這樣。
有的時候“頓悟”的時刻似乎永遠不會到來……但經常性地,如果我足夠耐心,并從任務專注網絡轉換到大腦默認網絡時,大腦中的所有信息碎片會在某一時刻突然拼起來,而我也會經歷“原來如此”的頓悟。
如果你需要另一個運動的理由,不妨考慮這項新研究:有氧運動能促進大腦默認網絡的開啟,并能幫助你將看起來不相關的信息以一種全新而有效的方式聯系起來。有規律地運動能使你更有創造力并更易達成目標。這是一個普適的現象。
那么結論就是:腦神經學家已證實,那些經常做白日夢的人也可以擁有巨大的成就。
我有一個7歲的女兒。像我知道的大多數父母一樣,我們也對于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紀就被迫努力學習而沒有自由幻想的時間而感到擔憂。我所擔心的最大的問題在于:"共同核心標準,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所導致的標準化考試成績讓孩子幾乎沒有時間幻想。
那么對于尚處于發展期的青少年來說,長期不做白日夢或不使用大腦默認網絡的后果是什么呢?這項研究指出,強迫任何人將他們的大腦塞滿事實與數據而不給他們運動、玩耍、做白日夢的時間來消化整合這些信息都不是充分利用大腦結構的最佳方法。
我相信,讓孩子們更多地自由奔跑與幻想確實可以提高他們的考試成績,更能提高他們成為人生贏家的幾率。同理,如果管理者們給予雇員運動、做白日夢、胡思亂想的時間,他們會在工作中產生更多創新的點子。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朋友們,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