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所面臨的心理危機
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下,人們往往都是緊張、焦慮的。而這些情緒往往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變化,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對于社會競爭,反應最大的就是白領一族,那么,白領一族究竟有著怎樣的心理呢?
焦慮僅是職業壓力的最初表現,61%的白領有職業困惑
事件一:去年,30歲的劉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國企做海外項目經理,這是他第一次出國。國慶節時,他回國跳樓自殺。
這家國企的海外職員一般都不能帶家屬,完不成任務的很快會被辭退,即使業績突出,回國的機會也不多。而劉先生是個內向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在出國半個月后就開始變得特別容易發脾氣,特別想成功,沒有什么業余時間。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幾個員工,上班在寫字間,下班在職工公寓,沒有私人空間,同事之間經常激烈爭吵。”
專家介紹,職場心理壓力分3個階段,呈現不同的癥狀:第一階段是軀體癥狀,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第二階段就會產生退縮性行為,表現為不愿上班、無端請假、不愿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最后一個階段會產生攻擊性行為,比如火氣大、矛盾多、破壞性強,甚至產生自殘、自虐或者自殺傾向。
“35歲臨界點”現象蔓延,升職與不升都痛苦IT業的職業壓力在各行業中一直處于高位,70%的人35歲后不再從事IT行業,于是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說。35歲時IT從業者常常要面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
除IT行業外,很多其他行業的職業人都認為,如果到了35歲還沒有獲得升遷的機會,這輩子就很難出頭了。
事件二:博士畢業3年的陳某最近幾次在車上痛哭失聲。使她變得極端焦慮的原因,是即將到來的一次競聘。
他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競爭上崗。陳原的研究方向比較偏,如果競聘中沒有勝出并獲得項目帶頭人的資格,她就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專業加入別人的課題組,甚至有下崗的危險。
這使在單位一直活得比較邊緣的陳小姐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職業危機:“這次拿出來競聘的只有12個職位,報名的其余30多人都比我資格老。我知道肯定贏不了,可又不甘心學了十幾年的東西就這么廢了,真是絕望啊。我每天惟一高興的事就是睡覺,可以什么都不想。”
而很多35歲左右,已順利升入中層的人,也正處在職業敏感期。中科院心理所對不同職業群體壓力水平的統計顯示,中層管理人員的壓力排在第一位。
事件三:某知名通信公司云南分公司的行政助理王小姐最近被升為分公司經理。“升職之后,工作的性質、壓力立刻不一樣了。以前我只負責財務、倉庫管理等工作。
現在我除了這些工作,還要對手下的8個員工負責,并經常跟其他分公司經理交流,撰寫周報、月報、年報,參加電話會議。這些工作中,管人是最難的,如何在同事中樹立威信,實現身份轉換,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問題。”
北京某公司的項目主管高先生則告訴記者:“做到中層以后,壓力明顯增加了,我們業績不好就會明顯影響收入。私企的老板對中層管理人員十分殘酷,我們一個大區經理因為業績出色被調到北京片區做項目,半年后因為沒有做成功就被降為底層員工。”
哪些職業易爆發心理危機
職業心理咨詢師竇吉認為,銷售員、教師、市場調查員、媒體從業者等與人接觸較多的職業,以及民航業、銀行、警察、煤礦、醫護人員等意外事故高發的職業,容易成為職業心理危機的高發區。因為這類人群的工作可變因素較多。
范某,曾做過5年“空管”。他介紹,空管的工作是高度緊張的,往往兩三個小時就得換班,在崗時每一分鐘都不能走神,因為同時要調配很多架飛機。這使得他們下班之后精神仍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做夢都常常夢見飛機相撞”。
白領一族,在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同樣,也是現代社會中心理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醉臥白領,一定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問題,及時釋放自己的心理垃圾。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朋友們,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