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惹關注
廣東河源市一個15歲的少年,因為父親不給他買能上網的手機,竟然在家里陽臺以上吊的極端方式結束了生命!3月2日、3日,信息時報A3版連續報道的《因父不買手機 少年竟選擇輕生》引起了在北京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的熱議。
有委員認為出現這一悲劇,主要是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換個角度來說,這個孩子不是自殺了,而是被純功利性教育體制給殺害了,而我們的家庭教育,把孩子當成了一個沒有思想、只懂吃穿的寵物,孩子長期在這樣一個氛圍里成長,在心理、情感、精神上都會出現缺陷,青少年的心理更需要家長和學校關注。
把脈
純功利性教育體制害了孩子
現在的小孩教育,我們很大程度上是要求他們有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從而形成一個怪圈:一切聽老師灌,一切圍著考題答案轉,只有這樣能得高分,能上好學校。這種現象產生一個問題:導致思維模式固定,腦子里再沒有其他東西了。那些本應該掌握的做人道理,本應該關心別人的美德,包容別人的美德,他們的腦子里根本沒有。他們腦子里只有別人就應該為我,人人應該滿足我的要求, 我應該比任何人都強,這就是我們小孩現在最可怕的地方。這種個人中心主義還不是小孩子自己生來就有的,而是家長潛移默化給他們灌輸的。既然有這種思維,心理很大程度就是不正常的,并且形成這樣一種情況:對于我們有利的,我們就拼命爭取,追求不到的,就可能不滿。另外,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包容心。
孩子的這種功利心態就會導致考好了,洋洋得意,考壞了就會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甚至埋怨社會。我們的教育就是看成績,成績是第一位的,我成績好了, 什么都應該滿足我。長此以往,孩子就必然會形成一種定勢:家庭社會都應該是為他服務,考好了所有的許諾就必須兌現。他也不會考慮家庭可不可能幫他實現,社會有沒有條件幫他實現。第四,這種小孩不會有感恩之心,他認為別人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特別是對家長沒有感恩之心。
要在中小學建立心理干預機制
聽到這一消息很震驚也很惋惜,隨著大學生自殺的情況增多,早在前幾年的兩會上我就提交了一份大學要建立心理干預機制的提案,現在看來中小學校也要建立起這種心理干預機制。曾小星這個孩子自殺時沒有留下遺書,但可以想像他是因為一時想不開才走上這條死胡同的,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人及時關心他,勸導他,哪怕是給他打一個電話或許就不會發生這個悲劇。
另外就是要增強珍惜生命的教育。自殺有的時候是會形成一種磁場,就像傳染病樣的,比如美國舊金山金門橋,先是它的設計者跳橋自殺,后面就接二連三地有人跳橋,直到后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甚至要派警察駐守來防人跳橋。這樣一種自殺磁場,其實就是要靠平時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來抑制,讓國民從小就珍愛生命,比如我們中國文化里有一個身體發膚授之于父母的傳統觀念,不能這樣不考慮親人感受想自殺就自殺。如果我們從小就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哪怕是開設這個方面的自選課,也比目前這種一片空白的情況要好。
家庭教育把孩子當成寵物
這個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中國的家庭教育。多數家庭的父母不懂得真正關心孩子,只懂得給孩子一些物質的幫助,在教育方面就把孩子全都交給學校,自己只顧掙錢,平時很少跟孩子之間有眼神、精神、心理上的交流,把孩子當成了一個沒有思想、只懂吃穿的寵物。孩子長期在這樣一個氛圍里成長,在心理、情感、精神上都會出現缺陷,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只要碰到一點問題,就會受不了,就會輕生。
華師附中每年都會有新生因不適應而轉學。這些學生以前都是很優秀的,在他們以前的學校,是被所有老師和同學寵著的,但是一到這樣優秀學生云集的學校就受不了了,人人都很優秀,不再想當然地受重視,失落感必然就來了,沒辦法忍受的就只好回到原來的中學繼續學業。
在與父母交流方面,香港澳門的家長做得相對比較好,我有一次去香港,在馬路上碰到兩個女高中生聊天,一個女生問另一個女生下午去做什么,那個女生說要去看徐小鳳的演唱會。這個女生嘲笑她怎么那么老土,還看徐小鳳的演唱會(年輕的女生最流行追新星)。那個女生說沒辦法要陪老媽去看。我當時就感慨,在我們內地,有多少到了高中還能陪老媽去看粵劇的中學生呢。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就已經不跟父母一起活動了,好不容易出國了,就更是電話都懶得打一個。
開藥方
培養孩子怎么愛別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顧也力認為必須要回到原點:還是我們的教育,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基礎教育是在摧殘小孩。因為,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過多地追求小孩的智力發展,不注重情感發展,情感教育說到根本上是培養孩子怎么愛別人,讓孩子把幫助別人作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情感教育都是在小孩玩的過程中慢慢實施的,但是我們的教育是不讓小孩玩,他們能夠在一起玩的時候,就是你比我,我比你,攀比,家長在攀比,小孩在攀比,學校在攀比,老師在攀比,唯一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成績。不要小看了小孩玩,玩的時候就會產生矛盾,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或者對問題有不同看法,這個時候老師要適當引導,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在玩的過程中,教育最根本是注重發掘小孩的潛力,每個人無論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優點。你是要發現這個優點,多鼓勵表揚他。比如現在的賞識教育絕對是正確的,符合人性的發展,為什么賞識?只有好的事情你才表揚他。
教育體制不應該功利
顧也力認為,小孩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讓他玩兒,讓他動;其次就是基本健全的知識結構;第三,要有好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是有道理的;第四,要有感恩包容的傳統美德。
從目前的教育體制來看,我們的教育太功利了,小孩子學東西的過程中,有些老師缺少愛心,看見一個稍微笨點的孩子,可能就會說,你做錯了,為什么沒有那樣做呢?其實,我們的教育不應該這樣功利,不應該這么直接指出對與錯,而應該轉個彎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表揚他這樣做也有道理,不過還有更多的做法,可以引導他往其它的方面考慮,自己尋找正確答案。我們的老師家長太注重成績,太注重升學率了,其實想開點,清華就一所,北大也就一所,那其他人個個都想爭,怎么辦,難道個個都要去自殺嗎。
其實說來說去,正是因為我們這種功利性的教育模式害了我們的孩子,弄得我們的孩子也太功利了,考得好了,必然要獎勵,好像考試是為了獎勵一樣,如果沒有獎勵就失落,就感覺被拋棄了一樣,就受打擊,同時又因為缺少挫折教育,所以就會走上不歸路。因此,我說這個河源的孩子不是自殺了,而是被我們的不完善的教育體制所殺害了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