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心感性世界
生命中永遠充滿著未知的命運。盡管理性不斷告訴我們,我們很安全,但事故仍在接連不斷地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發生。奧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楊德爾的《第五個》中,盡管一個個小玩具獲得新生般從關著門的、黑漆漆透著燈光的小屋子里走出來,那個斷了鼻子的小木偶依然懷著越來越忐忑和孤獨的心情,等待自己即將面臨的處境和未知的命運。
這讓我想起童年時去醫院的情形。小時候我身體弱,常常生病,每個月父親都要從工資里留出幾元錢供我看病,其余的給母親家用。在我幼小的心中,醫院幾乎是傷害的代名詞,去醫院意味著疼痛(打針:青霉素)和煩惱(吃苦藥),候診的時候也會像小木偶那樣害怕與忐忑不安,如果醫生是個和藹的老爺爺或老奶奶,真有些喜出望外。那時候常打針,我極端害怕護士,見到她們就像老鼠見到貓,內心充滿敬畏。父母理性的告誡常常讓我有受騙的感覺,因為醫生給我的痛苦要大于疾病本身。
可以說,《第五個》展現了兒童情緒與認知的特點,即感性為主導,略帶神秘與未知,恐懼與興奮、孤獨與渴望并存。對于孩子的內心世界來說,理性是無力和蒼白的,有時它象征著一種殘酷和暴力,卻帶著“溫柔”、“幫助”、“正確無誤”的面具,循序漸進地破壞孩子內心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自然的感受力。理性雖然可以說服孩子接受打針吃藥,但孩子的內心卻天然地存在著對打針吃藥的絕對排斥,并頑強地保有幻想,渴望還有不疼的、更加讓人舒服的治愈疾病的辦法,至少以此來寬慰自己。
書中,雖然其他玩具走進小屋時的破舊和走出小屋時的煥然一新,給了小木偶一些寬慰和好的啟示,但仍不能讓他真正樂觀起來。孩子的情緒和感覺體驗很容易在記憶與心理上形成牢固的印象,而成長是需要付出痛苦代價的,只有無數的獲益體驗才能讓孩子內心沒有沖突地接受這樣的成長。比如學習,家長讓孩子在學習中積攢快樂體驗是幫助孩子喜歡學習、愿意為學習付出艱苦努力的最好途徑?床∫彩且粯樱m然打針時的疼痛和吃藥時的苦澀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或許可以把去看病的過程變得像一次愉快的旅行,把候診時的等待變成一個好玩的游戲。
一個缺少理性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會是怎樣呢?會比大人更加豐富多彩和充滿情趣嗎?是的,在孩子的心中,任何物體、動物都有生命和靈魂,有情感和思想,是活生生的東西。所以孩子會和一棵小草、一塊石頭說話,會與一個玩具、一本圖畫書、一個用品建立深厚的感情。如果這個世界還愿意以感性的方式來觸摸孩子內心,并為孩子保留著更加感性的成長模式,孩子的童年可能會幸福和愉快得多,我們也會有更多的詩人、藝術家、文學家、哲學家、創新人才、愛因斯坦、比爾·蓋茨。
再延伸開去想,如果我們成年人可以在理性的社會生活中并存著一些感性的感知世界的能力,生命一定有趣和快樂得多,抑郁、壓力和精神崩潰就會遠離我們。
這本書,恩斯特·楊德爾不僅是為孩子而寫,也是為了拯救成人的心靈而寫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