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淡化孩子“戀母心理”
一般來說,過于戀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媽媽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有些媽媽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她一個人親熱,孩子越依戀她,越高興,不愿意看到孩子對別人有感情,認為這樣會沖淡孩子對自己的感情。
媽媽的這種私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媽媽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嬰兒化心理期的延長,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 成。嬰兒時期,媽媽的懷抱、愛撫等良性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育極為有利,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還如小嬰兒一般對待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強化孩子的戀母心 理。
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圍著媽媽轉,生活圈子過于狹窄,對孩子智能發展、合群行為的養成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還會 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適應社會。父母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員,他必須同各種人接觸,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將來才能融入社會中。
媽媽該怎樣避免孩子形成“戀母心理”呢?
一、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培養廣泛的親情。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親人來家中作客、小住,也可以讓孩子到親戚家中去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適當離開媽媽,消除他的依賴性。
二、多為孩子找小伙伴,培養他對同伴的感情。讓孩子與小伙伴們互相串門,一起玩耍,使孩子逐漸體會到生活中不僅有母子之情和親人之愛,還有友情。
三、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如過多地親吻、擁抱、撫摸其身體等。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逐漸淡化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四、從小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媽媽摟著睡,否則就不肯入睡。這種孩子往往較瘦弱,膽小,愛哭,缺乏獨立性。從小養成獨睡習慣,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現象。
五、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盡量讓孩子獨立地讀書、看電視、聽故事等,孩子自身的活動多了,就不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媽媽一人身上了。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