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誤區親子教育常見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常有一些視而不見的誤區。
孩子的問題,來自于父母!
通常情況下,父母一般比較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發育。但是若只關注這些,父母的視野就過于狹窄,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遠遠不夠的,父母還應當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A 個性與情商
比如孩子的意志是否堅強,孩子把握情緒的能力怎樣,孩子是否善于與別人相處等,這些同樣是影響孩子人生質量的很重要的方面。
B 心理的成長
人的心理發展道路要比身體上的成熟更為曲折。孩子在同齡人中是否“吃得開”,是否能夠獲得異性的青睞,是否被自卑心理壓抑……通常這些問題孩子會掩藏起來。父母假如能為了孩子稍微讀點心理學的書籍,去關注一下孩子心理的成長,必然會迎來孩子深深的感激。
C 學會溝通與理解
學會溝通和理解是成功父母的必修之課。孩子是不斷成長的,他們的變化比我們成年人要大得多、快得多,我們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孩子越大就越有自己的秘密,就越需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對被尊重的要求就越高。我們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地“退后”,但是不要“退出”。
很多時候,誤會僅僅是因為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孩子相處,更需要換位思考,孩子與成人的心理差別、成長時代的差異、社會化的程度不同、個人經歷的不同等等這些都為親子溝通和互相理解造成了障礙。
下面這幾個方面就很值得做父母的反省:
一、過分表揚或批評
適當的表揚有利于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總是不停地過分表揚孩子,結果卻適得其反,這樣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識,他們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不做。過分批評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只要指出錯在哪里就可以了,這樣可幫助他們吸取教訓。
二、過分民主
孩子缺乏經驗和判斷力,需要父母指導,對其過分民主,會把孩子寵壞,變得為所欲為。當然,當孩子長大一些以后可以曉之以理,并給他們更多的選擇。
三、對孩子發脾氣
父母向孩子大發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卻降低了;父母應在孩子面前少發脾氣。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靜一下,然后再回來對孩子嚴肅地指出他們的錯誤,這樣效果更好。
四、總是按照一成不變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總讓孩子在墻角罰站是不會有多大作用的。如孩子犯了錯誤,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愛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動,如看電視、玩游戲機或參加室外活動等。有時只要不理睬他的行為,他就會自動放棄。
五、從來不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對他的錯誤行為毫無印象的話,他是不會記住去改正的。孩子真的犯了錯誤,懲罰是必不可少的。懲罰有許多方法,如可以讓他做家務。這里的懲罰并不是指打孩子,經常挨打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懼,而不是自制。
六、對正在做錯事的孩子講話過于溫和
有時,父母應采取強制措施,讓孩子懂得淘氣應該有限度,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過分行為,在不良行為一開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釋為什么。
七、濫用獎勵
“如果你現在不看電視而去乖乖的看書,明天我就給你買個新手機”。這種方法只能縱容他下次再犯,用獎勵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實際上是賄賂孩子。切記,不能濫用這種獎勵。
八、在孩子面前爭吵
父母因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孩子常常會模仿父母。故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見,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他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九、總認為孩子有錯誤
如果你總是認為孩子是錯誤的,會使他感覺自己很無能。如果他錯了,你可以提醒他,讓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不要用“你老是這樣,從沒做好過”這類的話指責他。
最后一點也很重要,在教育孩子時,如果父母錯了,不要忘記說:“對不起”。孩子與父母之間應互相尊重,父母這么做也可以教會孩子怎樣道歉。
著名薩提亞家庭治療創始人維吉妮亞﹒薩提亞女士認為:孩子的問題,來自于父母!
人是家庭塑造出來的,家庭的健康才能帶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