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寶寶心理健康的階段
嬰幼兒心理發育的特點是,對有具體形象的、直觀的事物易于接受理解,對有興趣的新鮮事物易于興奮。因此,培養教育時要合理利用自然現象、實物,多樣化地給以啟發和引導。
嬰兒心理健康關鍵詞:母愛
嬰兒期(一歲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點,不僅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并對成人的心理素質產生深遠的影響。嬰兒對周圍事物、人物、環境產生相應的感知能與運動能。客觀條件良好,會使嬰兒產生愉快的情緒與情感,反之會產生煩躁與恐懼。
嬰兒期母愛的溫暖是首要的因素,如護理、哺乳時母親的微笑面孔、愛撫動作、親切的語言,不僅為嬰兒提供物質營養同時又培育了心理健康。除母愛外,家庭人員、托兒所保育員等,同樣給嬰兒以母愛般的護理、照顧,使嬰兒情緒愉快,對周圍人物產生信任感;反之,則使嬰兒變得呆滯、膽小恐懼。
幼兒心理健康關鍵詞:語言
幼兒期(1-3歲)大腦生理結構逐漸發育完善,機體各系統器官加強了調節作用;并且斷奶后,開始攝取幼兒飲食,接觸周圍環境日漸增多,促使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逐漸發育,語言發育更為迅速。
除母愛外,家庭、保教人員應與幼兒交流語言,防止發生口吃此期是關鍵時期。解答所問或滿足合理要求時應親切耐心,循循善誘,使幼兒生活在輕松、愉快、親切的環境中,對幼兒語言、思維、想象力以及性格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
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關鍵詞:性格
學齡前期兒童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功能逐漸平衡,大腦結構繼續發育,為大腦機能完善提供了生理基礎,但興奮過程仍占優勢,注意力易于分散,易于激動,常表現多言多語,爬上爬下等,此為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的發育過程,不能誤認為兒童多動癥。此期給兒童以正面啟發教育,會促進大腦抑制過程優于興奮過程,能較好地分析綜合外界事物和控制調節自己的行動。思維活動仍以具體形象為主,抽象概括思維尚屬初級階段,
此期安排學習,應在游戲活動、手工作業中。父母要善于發現兒童的興趣愛好,如練琴、學畫。要因人施教,不能強迫兒童多種內容一起學。學齡前兒童開始形成性格,兒童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父母采取的培育方法,可使兒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父母親切和藹、鼓勵向上,正確培育則易于引導兒童形成自強上進、活潑開朗的性格;反之兒童經常受到訓斥、責罵則易于形成憂慮、違拗的性格。父母與幼教機構對兒童不合理的健康教育,對學齡前兒童心理發育及性格特征的形成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