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故意輸給孩子好還是不好
經常故意輸給孩子,孩子會以為他永遠都應該是贏家,但現實生活并不是如此,他總要面對自己所不擅長的事情,總要學會怎樣應付輸的局面。
成人的責任當然并不是為了討孩子的歡心,而是要他學會承擔后果。
競賽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制造氣氛,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它本身不是目的。孩子贏了可以樹立自信心,輸了應當學會面對敗局。孩子的態度來源于家長所示范的榜樣,所以當家長“輸”了的時候,別忘了總結一下教訓:“我怎么會輸呢?讓我想想看,噢,是不太專心的緣故。”潛移默化的結果是,當孩子輸了時也會考慮輸的原因,無論是輸是贏,成人都要示范樂觀的態度:輸贏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下一次要吸取教訓。孩子形成此態度時,“輸”了的你假裝表現出“沮喪”的樣子,孩子定會來安慰你:“媽媽,不要緊,下次專心吃飯,你一定會贏!”那時的你該有多開心。
另外,競賽只能促進速度,卻不能幫助孩子掌握技巧,當孩子在活動中需要充分的時間練習時,并不適合舉行比賽。比如與4歲的孩子比賽扣紐扣,好勝的孩子會非常著急、無助,比賽的效果自然會適得其反:孩子會因此厭惡扣紐扣。那么成人應如何協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態來面對競爭?
孩子對于失敗無法接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贏的機會太多了:成人應該控制輸贏節奏,讓孩子有輸有贏。
(2)贊美得太多了:很多家長經常鼓勵、贊美孩子,凡事應有度,過多的贊美會使孩子產生錯覺,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甚至完美無缺,從而無法面對自己的瑕疵。
(3)自信心較低:有的孩子怕被別人取笑,不能接受失敗的事實,甚至不敢參與競爭。成人可以協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增強競賽信心。先找水平相仿的孩子一起玩,也可讓孩子在準備充分、壓力較小的環境中模擬競賽,增強自信。要避免過度保護,讓孩子多一些和外界接觸的機會。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解釋“失敗是成功之母。”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曾失敗過兩萬五千次,最后才獲得成功。
(4)害怕讓家人或老師失望:成人適當的期望可以激勵孩子積極向上,使孩子勇于接受挑戰。然而有些孩子卻是成人不適當期望的犧牲品,孩子很希望讓父母滿意,常竭盡全力去爭取成功,一旦輸了,除了對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無法獲得心理平衡外,還很在意成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讓家人或老師失望。這種壓力之下,或許孩子可以獲得許多成功,但因太在乎結果,而不能享受到內心的平靜。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