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改掉壞毛病
俗話說,三歲看老。一個孩子自幼養成的習慣,可能直接影響到他一生的命運。但孩子總歸是孩子,他表現出的“屢教不改”的壞毛病,做家長的應該更加警惕。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健表示,對待這些壞毛病,要尋找正確方法糾正。
吃飯不按點兒,要追著喂飯。“欣欣,來吃一口吧,你不吃媽媽就把這些好吃的都吃掉了。”一到吃飯的時間,欣欣媽就會一手拿著勺子和碗,一手拿著欣欣喜愛的玩具,從餐廳到客廳,滿屋子追著喂飯。這種喂飯方法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見,甚至成了家長的心病。
專家建議:會滿屋子跑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知道饑飽,此時最重要的是培養他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采取三步走的策略,首先,固定進餐地點和時間;其次,嘗試行為療法,在孩子不吃飯的時候不要祈求央告,稍微“冷落”一下,之后孩子可能會自己找家長要吃的;最后,設置一些獎勵和比賽。比如設立一個獎勵表,孩子吃飯專心時,就及時在表里貼上一個小貼畫,這樣也能鼓勵孩子好好吃飯。或者跟大人進行吃飯比賽,通常有這樣的激勵,孩子會更愿意主動吃。
不主動收拾玩具。孩子的東西總是很多,他的房間也是亂糟糟的:衣服、鞋襪到處亂放;游戲時,玩具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但當游戲結束,家長要求孩子收拾時,孩子總會說,我不會,你來幫我收拾吧。
專家建議: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表示,家長首先要降低期望值,不要將過多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不愿意收拾的時候,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與孩子對話時,用“一……就……”開頭,比如“玩具一收拾好,我們就出去玩”;家長也可以將收拾玩具當一項游戲,比如設定寶寶在5分鐘之內收拾好,收拾不好的玩具就歸媽媽所有;最好在讓孩子收拾的時候,讓他有所選擇,比如“你想先收拾積木還是彈珠?”這樣的提問能讓孩子不知不覺去收拾。實際上,有很多習慣孩子會跟父母學習,所以父母在用完東西后,最好也能將其歸還原位。
抓著零食不放手。無論是小商店還是家里,孩子們的身邊總圍繞著各種各樣的小食品,餅干、糖果、膨化食品、果脯、果凍、冰淇淋……不少孩子正餐不好好吃,零食卻不離手,甚至吃飯都熱衷于選擇洋快餐。
專家建議:家長首先要控制住給孩子買零食的量,越小的孩子越要控制。其次,多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些新鮮的食物,比如顏色鮮艷的番茄、土豆等,培養孩子對天然食物的興趣。最后,如果實在要選擇零食,可以選擇一些沒有添加劑的堅果類食物,轉移孩子對零食的注意力。
特別愛看電視。許多孩子被電視里的動畫片、廣告片吸引,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可以不吃不睡。還有孩子愛玩新興的平板電腦,觸控游戲一玩就停不下來。
專家建議:要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但不要強行關掉,可以慢慢減少。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選擇電視節目,并從電視中學到知識。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霸道,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東西習慣“獨享”,喜歡的玩具不準別人碰,和小伙伴玩耍時總要別人讓著。
專家建議:對孩子的這種霸道行為,千萬不能著急,要循序漸進的改進。孩子的游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平行游戲,孩子各玩各的;然后是合作游戲,兩個孩子一起完成;最后是集體游戲,比如老鷹捉小雞等。千萬不要因為孩子霸道,而限制他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