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法則讓孩子免受欺負
為生存而武裝≠“終結者”
過去,聽話和乖孩子會受到稱贊和表揚。今天,人們贊揚那些主動積極、有斗爭精神的孩子。世事如此艱難,以 至于人們認為最好是全副武裝而生存,即使有令人厭惡的個性也無所謂。
看到孩子受欺負,父母都會很生氣,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滑梯小霸王。于是就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做法,這位父親夸耀自己的兒子:“全班的同學都怕他!”那位媽媽為“自己的女兒打遍天下,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敢打”而自豪。
但實際上,如果父母期望通過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極具攻擊性的“終結者”,而讓他在同伴中獲得尊重,恐怕注定是要失望了。因為害怕并不意味著尊重,順從并不意味著接納,讓孩子獲得別人尊敬的最好方法,是教會他尊重別人.
別人!什么是別人?
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家阿海尼告訴我們:“六七歲之前的孩子還不懂得什么是尊重。在此年齡段之前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尊重的定義對他們來說過于抽象。他需要眼見為實,而尊重從外部不一定能看到。當然,我們誰都知道不能等孩子懂得電插座危險之后再禁止他去摸。對尊重這個詞也一樣,父母完全可以在孩子還沒有明白尊重的真正的意義之前就要求他尊重別人。”
當然,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僅靠簡單的下命令是遠遠不夠的。為什么不應該拿最大塊的蛋糕?為什么不能在火車的車廂里大聲地唱自己喜歡的歌?為什么砸壞小伙伴的小汽車不對?”這些都需要非常具體的解釋。
我,是自己;你,是別人
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首先應該教會他別人和自己的區別。然而,長久以來,孩子往往認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的。
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對父母說話的口氣就像是對自己同伴說話一樣,不經媽媽的允許就去翻大人的包……
為什么會這樣呢?心理學家認為,今天的父母經常因為沒有過多的時間陪自己的孩子而內疚。因此,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無條件地答應孩子的要求。但是,成年人的作用,并不是整天趴在地上同孩子玩樂高玩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正是由于人與人存在不同,我們才會彼此尊重。
否則,對孩子來說,一切就非常模糊:“如果媽媽成為我的伙伴,我當然有權力推搡她一下。”
傾聽是尊重的黃金法則
心理學家認為,讓孩子懂得尊重的黃金法則就是:“教會孩子不要打斷別人的話!”這條法則意味著,別人的話是有價值的。在對話中,每個人都輪流說話和傾聽別人。為此,阿海尼評點了一個最新的兒童產品廣告。廣告中,一個孩子打著一條口號:“只聽你自己的!”他說道:“這條廣告傳達了一個非常錯誤的信息,因為如果一個人只聽自己的,他一定是一個孤獨的、無聊的和不會尊重別人的人。”
學會傾聽別人,有效地回答別人的話,而不是自己想自己的,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規則。
當然,這個法則并不僅僅是給孩子建立的。要讓孩子重視傾聽別人說的話,成年人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話。比如,如果你說好他放學后,你到學校去接他,或者,像約定好的那樣,你送他到外婆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要在最后一分鐘改變主意。孩子對成年人說話不算話是很敏感的。這樣,孩子會有失去信任的危險。
看,那樣做多沒禮貌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尊重他人的事情發生比如,為了搶公交車上的座位推搡別人;開門的時候不顧后邊的人,門打在別人的臉上;汽車停在人行道上妨礙兒童推車通過等等。孩子看到這種現象時,孩子可能會疑惑地看著我們,仿佛在問:媽媽,為什么他們不像你說的那樣?我們該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要求保持一致性?不要裝作什么都沒有看見,相反,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對孩子強調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你看,那個叔叔把后來的奶奶都碰到了,這樣做多沒禮貌!”
禮貌:尊重的最初練習
哲學家這樣認為:“禮貌會幫助孩子接納某些價值觀。要想很好地教養自己的孩子,不僅僅是教會孩子禮貌,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遞禮貌的原則和同時傳遞精髓。精髓,不是裝出來的善良或者慷慨,而是真正的善良和慷慨。”
不過,做到慷慨、公正和勇敢很難,而做到禮貌要容易得多。好的教育是從最簡單開始做起,在孩子明白傳遞的精髓之前,讓他先學會禮貌待人是十分必要的。
小爭執與缺乏尊重的區別在哪里?
如何評估小伙伴的小爭執和顯然是缺乏尊重之間的區別?這個界限應該由父母來指出。在課間玩的時候讓別人輕輕地推搡一下,這不是很嚴重,但是每天的甜點都被人搶走,這就不能接受了。幼小的孩子通常不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事實上,尊重有兩重意義:
* 明白尊重別人的界限。
* 制定得到別人尊重的界限。
明白自己與他人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搶別人東西的孩子并沒有感到自己是在做蠢事。這些孩子沒有什么東西屬于別人,什么屬于自己的界限。這種模糊的認識使這些孩子只要自己想要就占為自己所有,不管是不是別人的東西。他們甚至還認為,別的孩子不大方,不肯把東西給他們。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有些事情我們沒有權力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接受別人對我們做。”
但是,原則確定之后,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孩子有可能會害羞講述自己在課間的遭遇,或者不敢抱怨。
被人當作“告密者”并不是令人光榮的事情,即使在幼兒園里也是如此。
動畫片的主角總是那些獨自應付各種危險的超級英雄,怎么能承認在幼兒園的院子里,自己面對三塊豆腐高的小伙伴的威脅就投降了呢?
孩子還小,讓他們自己應付這一切還為時過早,父母一定要適當地干預,當然,干預并不意味著我們自己沖出去幫孩子擺平對方。如果大人過分地保護孩子,一方面是就沒有辦法讓他學會面對,另一方面,跟欺負他的人一樣,我們同樣向他傳送了一個拳頭就是法律的信息。
正確的做法是教會孩子一些自衛的方法。比如,當孩子在學校里受到欺負或者嘲笑時,建議他勇敢地面對欺負他的人,對別人的無理要求大聲地說“不”,或者告訴老師。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及時詢問事情的發展情況。如果情況一直沒有改善,我們就需要出面了。畢竟,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