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因素影響兒童心理行為
(一)家庭環境
1.社會經濟狀況 一般認為,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小兒的語言、適應能力和智力的發育均優于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在后者,家庭中所暴露出的緊張事件較前者為多;另外,在這種家庭中,心理和社會交往機會少,兒童就象成人一樣產生焦慮和抑郁。倘若父母文化水平低,育兒技能差,就更易造成兒童的行為問題。
2.父母狀況 父母的不幸童年。父母的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母親妊娠時的心理壓力及分娩時的情況等,均可影響兒童行為的發育、在一項調查中發現,有行為問題的兒童,較多地存在著孕前、妊娠中的病理現象和異常分娩等因素。父母的性格、智力和教育水平對小兒的行為發育也有影響。
3.父母對子女的態度 父母對子女的過分溺愛、過分擔心和過分保護、偏愛、歧視以及對子女不切實際的過分期望等均對兒童行為右影響。
4.父母的榜樣作用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個崇拜者,兒童經常模仿父母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的子女。家庭氣氛、父母分居、爭吵等對兒童有深刻影響,孩子容易受父母公開爭吵的干擾,特別當這種爭吵與已有關時。其他諸如嗜酒、吸煙、對人對事的態度等無不對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影響。
5.父母與子女的矛盾沖突 每個正常的家庭都有矛盾發生,但如矛盾太大則會引起父母的擔憂以及孩子的不安全感。在家中造成矛盾的原因很多,如小兒的令人討厭的一些表現、家務、電視節目、衣服、朋友、學習……。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相互理解。一旦沖突發生,父母的責備、懲罰只會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會產生敵意行為。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性格部分來自遺傳,部分來自父母的教養。孩子表現不好、發脾氣,父母應首先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免矛盾惡化。
6.家庭破裂 由于父母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常常引發出許多行為問題。與兒童行為有關的因素有:離婚的原因,與跟隨一方(父或母)的關系,新同胞的出生,社會經濟壓力,母(或父)親的情緒,離異雙方仍繼續對立謾罵等。
(二)集體環境
托兒所、幼兒園、學校,如同家庭一樣,教師即父母,同伙即兄妹。恰當的教育內容,得體的教育方法,直接影響著小兒的身心發育。在一個和諧、友愛、團結、快樂、積極向上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可使小兒的情緒行為得到良好的發育。
(三)兒童自身的生理環境
1.殘疾與慢性軀體性疾病 這對小兒行為有很大影響。在這些疾患中,有些可使小兒產生不適、疼痛,有些影響或限制了兒童的日常活動和社會交往,有些則使小兒恐懼和焦慮,有些則使小兒感到羞辱、孤立、窘迫、自卑和困惑。以上種種變化?筛淖兗议L、老師和伙伴們對孩子行為的態度,而后者反過來又會引起兒童自身行為的改變。疾病對兒童情緒、行為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抑郁。男孩以社會退縮為多,女孩以攻擊行為較多。
2.成熟度與智能 神經系統發育的成熟程度是小兒行為發育的最主要因素。神經系統的成熟與智能有關,在某一年齡的小兒應有相應的智能發育水平。對于智能發育較遲者,如期望過高,則往往會產生挫折感和不安全感;智力相對較高者,常會對學校產生厭倦情緒、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等。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