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良好行為要從小培養
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是致關重要的。道德行為習慣優秀的孩子順其性情培養則很有可能在倫理學、民俗學、社會學和公共關系學等方面取得較大成績。具有良好交際行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與情商都很高,他們十分注重自己的行為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或受現實生活行為規范的左右,這樣的孩子在將來有可能發展成為政治家,群體領導人、社會活動家,因其個人形象好,社會口碑好,其交際能力十分出眾。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從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里逐漸形成的,它貫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父母應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游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當然,作為父母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父母先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于善于模仿的孩子來說必然受益匪淺。
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這就要求父母要細微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并善于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盡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有以下幾點,提供父母注意: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兩歲半的萌萌喜歡自己拿勺吃飯,雖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湯、飯粒,但媽媽卻不急不躁。她堅持每頓飯都讓萌萌自己吃,并一邊鼓勵、一邊教孩子進步方法。還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進步”使萌萌非常開心。不久,萌萌不僅學會了自己吃飯,還學會了自己穿脫衣服。入幼兒園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學習的榜樣。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的重復。反復地實踐才能養成。只要父母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動地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第二,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畫畫。邊畫邊說:“爸爸坐的飛機來了。”他奶奶對我說:“他爸爸今晚回來,看把他高興的。”這時,門外傳來小孩子的喊聲“元元,我去騎車,你去不去?”元元對奶奶說“我和牛牛在院里騎會兒車行嗎?”奶奶說:“行,但是你要把畫筆和紙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應著,開始收拾桌上的文具。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卻是一致的。這就意味著相同的信息重復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系,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爺爺奶奶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松。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