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心理咨詢中的“虛談”
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咨詢過程非常順利,但咨詢效果總是不好。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虛談”。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咨詢效果是指求助者的情況的實際改善,而不是求助者對這種改善的主觀評價。有時候,咨詢實際上是有效果的,但求助者感到不滿意,原因有二求助者期望過高,咨詢效果達不到要求而被認為無效改善的速度比較慢,主觀上較難感覺得到。因此,在做心理咨詢以前必須跟求助者商量確定咨詢目標,在咨詢過程中要經常性地應用量表進行評定,做前后比較,以便觀察效果,同時留下證據。
總體地講,虛談是阻抗的一種,但比一般的阻抗要隱晦一些,危害也更大。如果求助者無故遲到、談話不主動、忘了重要的事或對心理咨詢不重視,咨詢師一般都能想到求助者出現了阻抗。對阻抗進行分析,找出原因,予以克服,咨詢就會取得進展。對于虛談,咨詢師通常難以及時察覺,往往在過了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如果不及時處理,求助者會失去信心,甚至中斷咨詢。
成長中的痛苦,如開始新的行為、結束或消除舊的行為機能性的行為失調,如失調的行為填補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以失調的行為掩蓋更深一層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對抗治療或治療者的心理動機,如只是想得到治療者的某種贊同的意見、想證實自己與眾不同或治療者對自己也無能為力、并無發自內求治動機。
虛談的原因可能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咨詢師按這種思路去分析,一定會遭到求助者的抗議。甚至把虛談等同于阻抗,求助者也會反對。在求助者看來,虛談不是阻抗,也不是咨詢師的失職,而是心理咨詢的方法本身有缺陷。這就是說,求助者很合作,咨詢師也很敬業,效果仍然不好,必定是方法學上的問題。
其實,方法沒有問題,而是用法有問題。心理咨詢不是兩個人坐在一起討論第三個人的問題,而是咨詢師幫助求助者解決他自己的問題。心理咨詢是“你和我之間的事”(你-我關系),而不是“我和它之間的事”(我-它關系)。把“你-我關系”變成“我-它關系”就會導致虛談。
“你-我關系”的特點是深切的互動,不僅是思想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和行為的交流。思想可以超越時空,而情感和行為是“此時此地”和“當下”的。思想可以脫離實際,而情感和行為永遠是最真切的。因此,單純的思想交流容易流于虛談,只有轉向情感和行為的交流,才能使求助者發生改變。
有些求助者習慣于虛談,這實際上是一種心理防御,類似于分裂作用求助者把理智和情感分開,在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的問題時沒有絲毫情緒波動,好象在談論別人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減少精神痛苦。癔癥病人的超然和強迫癥病人的“明智”都是分裂作用的結果。
分裂的人本身就比較容易發生心理障礙。這種人一般都比較聰明,知識淵博,能說會道,但動手能力比較差,處理現實問題的經驗不足。他們的知識來源于書本,沒有深切的體驗和感悟,華而不實,徒有虛名。這種人往往眼高手低,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碰釘子而出現心理障礙。
有時候,虛談是心理學書看得太多的結果。許多求助者在接受心理治療以前已經看過許多心理學書,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理論了如指掌,在咨詢過程中傾向于用專業術語跟咨詢師對話,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加重理智與情感的分裂。
咨詢師的某些作風也會引起或加重虛談。有的咨詢師過分理智而缺乏激情,容易把心理咨詢變成單純的理論探討或學術交流。也有的咨詢師不愿意卷入太深,有意不去觸動求助者的情感,而滿足于泛泛而談。另外,認知和行為取向的咨詢師不太重視體驗,以“我-它關系”的態度對待心理咨詢,也比較容易出現虛談。
二、虛談的處理
虛談就是光說不練、理智和情感的分裂、理論脫離實踐,對治的方法就是重視體驗,把求助者拉回到“此時此地”和“當下”,把“我-它關系”變成“你-我關系”,觸動他的情感,震憾他的神經,使其在情感的暴風驟雨中產生頓悟。禪宗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使人開悟的。
相傳,德山宣鑒禪師幼年出家,精通佛典,但一直沒能開悟。一天晚上在室外默坐,他的老師龍潭崇信問他:“你怎么還不回屋?”他說:“天太黑了。”老師點了一支蠟燭遞給他,他正伸手去接,老師卻把蠟燭給吹滅了,他頓時恍然大悟。此刻,多年的理論鉆研與切身體驗產生了碰撞,理智和情感達到了統一。
最近正在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格格要出嫁》中有一場戲,小皇帝在國家大業和兒女私情之間難做抉擇,老師給他講了很多道理,他心里都明白,就是無法割舍私情,從而陷入痛苦和內心沖突而不能自拔,最后決定一死了之。當利劍刺中他的肩膀,一陣劇痛激活了他的求生本能,他在一瞬間認清了自己,決定做一個利國利民的好皇帝。
在馬斯洛看來,這種頓悟就是“高峰體驗”,屬于“意識改變狀態”的一種。引發意識改變狀態的方法有很多,如禪定、催眠、狂歡、服用興奮劑等,另外,應激也可誘發意識改變狀態。
應激就是“強烈的刺激引起強烈的反應”,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
應激的本質是平衡的打破,隨之而來的是重新恢復平衡的過程,也稱再適應。再適應的結果是在較低或較高的水平上達到新的平衡。如果新的平衡低于舊的平衡,那就是心理狀況的惡化;如果新的平衡高于舊的平衡,那就是心理障礙的改善。許多人以為心理障礙是適應不良或不適應,其實不然。心理障礙是患者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是低水平的適應,本質上是適應狀態或平衡狀態。正因為心理障礙是適應而不是不適應,因此改變起來會有很大的困難,阻力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治療師應該設法打破平衡,人為地制造應激,把病人推向“迷惘”或“震驚”的狀態,然后引導他進行心理調節,使其在較高的水平上重新建立心理平衡。制造應激的方法就是給予強烈的刺激。
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刺激不夠導致虛談,只有增大刺激量,才能克服虛談。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極端的做法是把病人帶到某種情境中,給他以超強的刺激,引起情感暴發,使病人的心理結構發生重組。這種做法有一定的難度,折衷一點的方法是在咨詢過程中有意識地去觸動求助者的情感,以取代無關痛癢的虛談。
需要注意的是,增大刺激量可能會引起病人的阻抗,甚至導致脫落。因此,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前提。只有咨詢關系建立起來了,才能去觸動病人的神經。而且,咨詢關系一旦建立起來,就要及時地去觸動病人的神經,以免錯過時機,落入虛談。另外,即使出現了阻抗,那也不是什么壞事。弗洛伊德早就提出,出現阻抗的地方往往就是病根所在,通過分析阻抗可以了解病因,解決了阻抗就能把病治愈。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