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不必須要尊重
恐懼考驗勇氣
所謂考驗勇氣的行為,有在團體中爬上更高層次的嘗試,還有那些采取讓別人害怕的手段。
如果我自己感到害怕但又希望努力去克服它的時候,那我首先會想法讓別人害怕。我給他們講恐怖故事,講那些關于幽靈、女巫和怪獸的故事。對此,我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恐懼,觀察別人是否害怕,如果他們也無法擺脫恐懼,我就比他們更強大。那些害怕爬高或者害怕跳到水里的孩子,常常會挑釁別人去做這些事,他們寄希望于別人也會害怕。同時他們企圖從中找到借口來逃避這些行為。他們現在可以向別人證明并且告訴他們:你們看吧,你們自己也害怕!現在他們自己不需要再去爬高或者去跳水,發起這一行動就已經使他受益了。這當然一點都不光明磊落。
所有關于等級和支配的例子都屬于社會化的領域。它們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在兩歲、甚至三歲的時候,孩子寧愿自己一個人玩而不是和別人一起玩。一般而言,他們需要與成年人有更多的身體接觸,比如說簡單地用手碰一下。這種行為可能是由孩子首先開始,但也可能是由成年人引發。但無論如何這也是孩子所需要的,要到六歲以后孩子的想法才會有所不同。幼兒很喜歡坐在“大人”的懷里。同時臉是向前方或者向外的。他們這樣靠著成年人坐,可以更好地觀察世界,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跳下來。
前面我已經說過,模仿可以帶來快樂,而且它可以由任何一方做出,也就是說,孩子可以模仿大人,或者大人模仿孩子,我把它稱之為受到限制的對話。到目前為止,獨自玩耍仍然是孩子的典型行為。因為孩子的運動機能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他們會不小心撞到、相互抓傷、打到別人,這些行為都不是有意地要攻擊別人,但總是引起別人的反擊。雖然傷害別人似乎是一種強勢的標志,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支配行為從一開始就在財物問題上表現出來了:那是我的玩具,我不會把它給你的。孩子出于模仿的本能,為了能模仿別人的游戲,也想要他們的那個玩具。接踵而來的就是爭吵。追求支配地位也意味著想成為核心人物。如果一個孩子把一個用積木搭的塔弄塌了,這并不表示他想破壞,而是想引起事情的發生。瞧,如果我加入的話,一切事情都要停下來!這也算是他對集體游戲的一種參與:你把它建起來,我搗毀它!并且看著吧:我會做出更多的事來。我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很大的。
過了三四歲以后,兒童開始逐漸真正地在一起做游戲。游戲的形式更為復雜。它不再僅僅是模仿,還會有分配任務的合作游戲。我來做這個,你去做那個!對于支配地位的追求在這里也顯露無遺。每一個人都試圖讓別人遵守自己的游戲規則,當然不是強迫。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戲,人們注意到,他們也遵守孩子的游戲規則。雖然他不斷地更改游戲規則,但他的能力已經有很大的發展了。這一點在語言發展中也得到證明。“不”這個詞在這兒開始起重要作用。每個孩子都會經常聽到這個詞語并且感受到它的作用。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也可以使用這個詞語,并且在別人身上嘗試他所說的“不”的作用。一歲半或者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經常說“不”了,孩子想要知道這會有什么影響。
盡管我們必須尊重孩子說的“不”,比如在喂飯的時候,但我們并不需要太過當真,因為這只是一個游戲。在兒童第一次說“不”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調羹拿開,然后再試一次,看看他是否還說“不”,接著自言自語:不用調羹喂他了!這里孩子只是很高興能和我們作對,飯他還是會繼續吃的。這里的“不”不是要拒絕吃飯,而在于它能產生一種作用。兒童把這種練習擴展到其他所有可能的領域。他故意激怒周圍的人,因為他很享受他所引起別人的反應。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