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自我管理的幾方法
1、常組織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沒有用過的物品),并將保存的物品分層管理,要點在于集中存放及盡量減低存量。
好處:訓練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常常檢查家居物品是否衛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數量,夠用即可。
實行方法:五常法強調“一就是最好”,建議小朋友只有一個放置玩具的架、一個鞋架及一格飾物格等。讓小朋友門自己篩選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父母要和孩子們商量擁有物品的數量,讓小朋友從小學會取舍,將不需要的物品轉送別人。
2、常整頓
首先決定物品的“名”及“家”,以致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
好處:做個富有責任感的小朋友,曉得將物品分類,令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處。
實行方法:“五常法”讓小朋友學習一個分類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個家,并貼上卷標,讓小朋友自行將物品放回原處。譬如書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層并貼上卷標,而玩具放在膠盒內,鞋子則放在鞋架內,讓小朋友在30秒內找到對象。
3、常清潔
小朋友要保持個人清潔,也有責任去負責保持清潔。使其樹立“我不會使東西變臟”,而且“我會馬上清理東西”的觀念。
好處:每天清潔身體及衣服,保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實行方法:為了讓小朋友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清潔,衣服、鞋襪是否整齊,父母可特別將鏡子掛在適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幫助他進行自我檢查。此外,父母可鼓勵小朋友分擔家務,吃完東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以及定時收拾書桌。
4、常規范
經過父母與孩子溝通后,利用透明度、視覺管理及園林式環境,為孩子提供規范化的環境,減少錯誤并且提高辦事效率。
好處: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樂意與人溝通,能自訂或與父母合作制定生活標準,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決、怎樣尋求幫助。
實行方法:父母可利用透明膠盒貯存對象,增強物品處理的透明度。父母亦可讓小朋友在房門外,掛上圖畫及文字,告知父母“我在做什么?”,增強彼此溝通,同時讓小朋友感到被尊重。在家中放置小盆栽,讓小朋友學習照顧,更可營造一個和諧環境。為了減少孩子出錯,父母可在家中危險的地方掛上“不準進入”的標志,讓孩子識別,免生危險。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