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失衡社會心態化解社會心理危機
炫富裝窮、忽悠炒作、喧囂浮躁、迷茫失落、暴戾冷漠、拜金主義……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心態失衡之勢,已成為各級管理者面臨的一道重大考題。從“社會心態”首次寫入“十二五”規劃,到決策層多次研討心態問題,在剛性法度之外,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提升民族素質等“軟治理”理念,正成為中國著手破解社會心態之困的切入點。
8種不良社會心態引關注
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案件、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大學生藥家鑫駕車將騎電動車的張妙撞倒,藥家鑫下車查看時,發現張妙正在記車牌號,隨即向張妙連刺8刀后逃逸。有分析認為,在父母無意間為藥家鑫“制造”的負面情緒下,他在極端緊張和恐懼中表現出的心理性軟暴力正是積蓄已久的被壓抑情緒的極端釋放。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在一些地方發生的極端事件盡管只是個別案例,卻不同程度折射出目前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曾撰文分析稱,在當下中國,有8種不良的社會心態值得關注、研究、引導、化解。這8種心態是:浮躁、喧囂、忽悠、炒作、炫富、裝窮、暴戾、冷漠。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社會心態問題早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
早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而“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的提法,更是寫入了“十二五”規劃綱要,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院長馬凱曾指出,當前競爭壓力加大,個人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管理中一項亟待關注的新問題。在改革和創新社會管理制度體系時,作為加強源頭治理體系建設,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工作。
撫平焦躁心態基層有作為
如何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來撫平焦躁的心態?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于競進說,社會應共同構筑社會心理支持和心理衛生服務網絡。心理服務專業機構是網絡建設的中堅支柱,學校、單位、社區、醫院是承載網絡的主要場所。
10月18日,河南省鄭州市第一家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長安區長豐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10名心理咨詢師輪流坐診并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為該區政法干警、社區群眾等心理負擔過重人員“減負”。
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8年創建了心理咨詢科,通過心理咨詢、低阻抗意念導入法等醫學手段,幫助患者打開心結。目前,該中心已經構建起了心理咨詢、心理促進、心理課堂“三級立體式社區心理衛生服務體系”。
為了構建更加全面、立體的心理衛生服務網絡體系,除了建設專業機構外,目前我國還有一批社會工作者以及志愿者活躍在社區、單位,并開始逐步向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心理輔導等領域擴展。
上海市采取專人與招募志愿者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了一支以心理咨詢專家為指導、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為骨干、心理服務志愿者為主體的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在全市各學校、社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初步形成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網絡。
馬凱認為,在大力開展個人心理調節疏導工作的同時,還需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
針對中小學生特點,浙江省寧波市啟動了心理健康促進工程。據了解,該項目的工作重點是在試點學校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和設立心理輔導室或咨詢室,2011年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心理預警及干預機制。目前,寧波市已初步建立了三級心理預警及干預機制。
特殊人群心理更需要服務
在重視普通人心理健康的同時,心理上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更是成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中重點關注的對象。
一段時間以來,具有肇事肇禍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一度被認為是社會公共安全的“不定時炸彈”,其管理工作也一直是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
記者了解到,為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服務與管理,我國自2004年12月開始,啟動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據介紹,這項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的另一名稱是“醫院社區一體化”模式,這一模式覆蓋了全國160個市(州)的674個區縣,實際覆蓋人口3.3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弘告訴記者,針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確立的“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已經在實踐中得到考驗和證明。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既能滿足患者連續治療的需求,也有利于保證社會平安穩定。
在加強管理的同時,對重癥精神病患者防患于未然也同樣重要。
2011年7月26日上午,天津市首次精神衛生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全面啟動。通過調查工作,可以準確統計天津市各種精神障礙的患病率、主要精神障礙的治療率、精神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精神衛生服務的全面性和質量等重要數據。
設立心理咨詢室是個進步
據了解,社會專業服務機構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動輒數百元一次的高收費,加上專業心理救助機構的良莠不齊,令不少人對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望而卻步。
對此,多位專家建議,應嚴格心理咨詢機構的準入標準,建立免費的心理急救熱線,同時讓心理健康講座進社區。
采訪中,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在建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時,公眾心理健康教育先天不足,是更根本的問題。
“社會心理的管理,首先是知識的普及。”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心理研究所所長馬皚說,從社會管理的角度出發,普及知識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社會管理者本身的行為健康和心理健康,這是最核心的問題;第三就是預防,設立專門機構,比如在小學設立心理老師、在大學設立心理咨詢室。這方面各地已經在做了,這是一個進步。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