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要讓孩子學會
一、 提高認識水平,進行情緒疏導
幼兒情緒反應的強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觸發(fā)情緒反應的情境的理解、認識和評價,而且對于同一情境或刺激,不同的幼兒可以產生很不一樣的情緒反應。有一次,我班的戚子晗和馬俊杰為了爭奪一個玩具發(fā)生爭吵。他們雖然同樣受到了我的責備,但反映迥然不同:馬俊杰只是不快地低下了頭,而戚子晗頓時面紅耳赤地指著馬俊杰的臉大聲說:“都是你,讓我被老師說,這本來就是你的錯,嗚-------”說完竟嚎啕大哭起來。我想,戚子晗會發(fā)生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對自身錯誤缺乏認識,對老師責備不能忍受的緣故。于是,一方面我遇到他做錯了事,盡量不去責備他;另一方面,我多次幫助他認識老師的責備是善意的,如果碰到不滿意的事或者哭呀鬧呀的時候,只要老師一提醒就應該停下來,老師對于改正錯誤的小朋友仍是喜歡的。通過多次交流,他漸漸提高了認識。打那以后,戚子晗的不滿情緒一發(fā)作,我就提醒他,他渲泄的強度在不段減弱,時間也在不斷縮短。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較為普遍,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則可把某一些攻擊性行為歸結為是幼兒情緒渲泄的一種表現(xiàn),當然這是不良的渲泄。那么這不良的渲泄又來源于何處呢?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其意愿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或者顯得無聊等等時,都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這類幼兒的脾氣往往比較暴躁,而且一觸即發(fā)。我班的陳哲第小朋友個性強,喜歡玩皮球,可老是拍不好,每次屢遭“失敗”后他就會頓時顯出一副悻悻然的樣子,隨后就順勢推一下,打一下身邊的同伴轉身就走,同伴霎時被無緣的一擊給激怒了,于是難免引起一場糾紛。遇到這種事,我就對他進行情緒疏導,幫助他克服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壞脾氣。我用“移情法”讓他多想想:“如果你被哪個同伴突然欺侮會怎么想,怎么做?”于情于理讓他設身處地體會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再跟幼兒們一起討論:“玩皮球老是拍不好怎么辦?”小朋友們?yōu)殛愓艿谙肓撕芏噢k法。我邊表揚他們邊說:對,以后碰到不高興的事可以自己想想也可以請小朋友幫忙想想辦法,通過教育陳哲第,他也真的冷靜地想了,也真想了不少自我控制的辦法,并把辦法說了出來:我請別人來教我;我待會兒再玩,我先去踢足球,我想可能我玩累了,我休息一下再玩,等等。在不間斷的疏導過程中陳哲第漸漸明白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既提高認識水平,又能使幼兒明白道理,分清是非,一旦正確的認識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當內心滋生不滿情緒時,就能起到指導行為,緩解情緒,控制渲泄強度的作用,長此以往,幼兒的不良發(fā)泄將會有所改善。
二、 進行暫時隔離,重在自我發(fā)現(xiàn)
幼兒對于觸發(fā)情緒反應的情境的認識和評價可通過種種學習方式,如模仿、嘗試錯誤、條件反射等獲得。日常教育中可見,當幼兒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發(fā)脾氣,而成人為了讓幼兒不發(fā)脾氣或生怕幼兒的心靈受到傷害則一味遷就。顯然,這是不行的。因為這樣做,有意無意地起到強化幼兒無理取鬧的作用,使幼兒的不合理要求越來越高,發(fā)展到嚴重時,稍遇不順心的事就會出現(xiàn)呼喊、腳踢、打滾等暴怒現(xiàn)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兒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達情緒的方式方法會在幼兒園中表現(xiàn)出來,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對此,我采取“暫時隔離法”,以使幼兒的情緒更好地、更快地平靜下來。
記得帶小班時,我班的李盛小朋友適應能力較差,稍有不順心就會在教室里大叫。這類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情緒的抵觸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想用叫聲引起老師的注意,向老師發(fā)出要求關注的信號,然而卻大大影響了幼兒的集體生活。碰到這種情況,我就請李盛暫時離開集體到教室的外面,并提醒他,在教室里大叫已經(jīng)影響了別人,現(xiàn)在老師同意你在外面叫,待會兒再進教室,既然老師同意你叫,就不會批評你。這種“暫時隔離”一開始效果不明顯,李盛在教室外面仍舊大哭大鬧,但二、三次下來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叫聲并不能起認識作用,特別是他觀察到自己在叫時,老師和小朋友們“看都不看自己一眼”,于是他覺得這種叫的方式?jīng)]意思了。經(jīng)過多次、反復“脫離現(xiàn)場”后,老師和小伙伴等促使他“叫”的強化物在他的腦海中消失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地交往了。當然,這種“暫時隔離法”要小心使用,只能針對某一些幼兒,而且每一次時間不應過長,隔離的環(huán)境應適當?shù)乇苊馄渌碳の铩?/p>
三、 培養(yǎng)廣泛興趣,轉移不良情緒
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各種活動,廣泛地與他人特別是同齡幼兒交往,是讓幼兒學會積極的情緒渲泄的又一種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兒在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不能將自己長時間地束縛在引起自己不滿的地方或活動上,要讓他們學習運用轉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緒,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沖突時,不能將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沖突或挫折的情緒之中,而應該盡快地擺脫這種情境,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活動中去。記得有一次,我?guī)Ш⒆觽兺?ldquo;滾地雷”的游戲。在第一批孩子中我請了孫家樂。看得出孫家樂是非常喜歡這個游戲的,可惜的是第一個回合孫家樂就輸了,他急得要哭出來了。我卻笑著對他說:“孫家樂,你最愛講故事了,待會兒游戲玩了,老師就請你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好嗎?”他使勁地點點頭。游戲完后,當我看到孫家樂正有聲有色地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時,我心里樂了,因為他不再為“輸”生氣了,我的“興趣轉移法”“贏”了。這種“興趣轉移法”不僅使幼兒的情緒得到良好的發(fā)泄,,還能使幼兒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四、 充分理解孩子,允許向“我”渲泄
幼兒在遭到?jīng)_突或挫折時,往往會將事由或心中的不滿感受告訴老師,以尋求同情和安慰。幼兒經(jīng)常性的“告狀”曾在幼教界引起過一定的議論。其實,這種以尋求支持的方式應付心理壓力的策略,對于幼兒來說是可以理解的。它不僅體現(xiàn)了幼兒對老師的信任,同時也是幼兒消除心理郁積的常用方式。在幼兒面對教師渲泄時,如果教師處理得不好,或批評,或不在意,那么以后幼兒會不知不覺借助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應付各種不良情緒,擺脫情緒的困擾。如自我壓抑,向他人投射等。在這方面我是有教訓的。記得剛帶班時我的教育經(jīng)驗不足,經(jīng)常對于孩子的“投訴”“報告”不予重視。一天,張雨宣哭著說:“老師,彭譯偉把我的畫全撕了。”我氣急敗壞地找彭譯偉問個究竟。她理直氣壯地說:“上次她把我的紙撕了。”我這才想起上次我確實敷衍了事地解決過那件事,使她在心理上、情緒上一直不能平靜,因而產生了這次不良后果。打那以后遇到幼兒“投訴”,我就認真地了解孩子“告狀”的內容、狀態(tài)和情緒反映。我仔細地聽,公正地評價,正確地引導,穩(wěn)定“告狀”幼兒的情緒,傳遞“老師理解你”的信息,從而營造一個老師支持你,“讓你渲泄”的氛圍。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