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過程中對孩子心理傷害
一 、 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對幼兒的無意傷害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如果我們不注意它的適應性,很可能就會出現某些教學內容對大多數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來說是有益的,而對少數或者某個幼兒來說則是有害的。比如,我們教幼兒學習《布娃娃之歌》,這首兒歌的歌詞是這樣寫的:“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愛。”這可能會傷及“小眼睛、大嘴巴”的孩子;我們教幼兒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可能會刺痛因種種原因而失去母親的孩子,使其“沒媽的孩子象根草”的失落心態進一步加強。所以我們要提高心理衛生保健意識,在幼兒選擇教育內容時,一定要考慮到它對所有幼兒的影響,不能讓它在促進絕大多數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又傷害了其他少數的幼兒。
再比如,從教學內容的難度來看,如果教學內容難度過大,幼兒或者某些幼兒或者某個幼兒,在課堂學習中經常失敗(很少學會教師所安排的教學內容),這不單單意味著其今后的學習失去相應的認知基礎,同時還意味著其對今后的學習失去內在動力,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在學業上經常失敗的孩子會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將會成為其今后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障礙。
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除了要考慮它是否符合有關的教學原則外,我們還要考慮它對每個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二 、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傷害
(一)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無意傷害
由于我們心理衛生保健意識不強,在教育活動中,很多時候,我們傷害了幼兒的心理,但是我們并沒有覺察到那是一種傷害。
比如,有位教師看到別人把幼兒按能力分組進行教育活動后,自己在組織教育活動時也實施所謂的“因材施教”,她在教育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就大聲地對全班小朋友說:“請能力差的小朋友坐到這邊來,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坐到那邊去”,然后按幼兒根據幼兒的“位置”,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殊不知,這種做法違背了教育活動中的最基本的心理衛生原則——尊重幼兒。
又如,我們常常會做的: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當班的教師和藹地對那位幼兒說:“你先坐下來想想,聽聽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這位幼兒坐下來后,心里卻很難受。因為教師的話讓他感到自己不如別人。其實這位老師自己不知道她自己的話已對幼兒的心理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再比如,有許多老師認為,為了促進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為了促進內向的幼兒更加活潑開朗,對那些越不想回答問題,越是怕回答問題的幼兒應該多進行些“點名”回答,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和發展機會。而我則認為,如果一個能力比較弱而且自卑感比較嚴重的幼兒出于保護自尊心和面子,而不愿意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時,我們教師絕對應該保護他們的這種沉默權,否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將會再次受到沖擊,他們會變得更加內向,更加自卑。對于因能力差(有些并不一定是能力差,而是知識基礎差)而自卑進而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關鍵的不是:強迫他們多“鍛煉”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樹立其自信心。
(二) 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不慎言語對幼兒的傷害
我到某幼兒園見習時曾見過這樣的情況,在一個班里,有三位從農村來的小朋友經常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每當其他幼兒們外出自由活動時,這三位來的幼兒總是面無表情,呆呆地坐在教室里。后來,我問城里的孩子,為什么不拉他們三位出來一起玩?結果,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說:“老師說,他們是農村來的,是‘非洲村’來的。”其實,城里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農村來的”這都是老師教的。老師的語誤,不但給農村來的三個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傷害,而且也使城里的孩子心理受到了傷害,因為他們由此而形成“人是不平等的”的觀念和對農村人的偏見,并且從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不良習慣。
又如,有一次,我到幼兒園見習,當我正在幫一位幼兒系鞋帶的時候,突然聽到有孩子哭,我就走過去問那哭著的孩子:“怎么啦?”,那孩子說:“朱明打我!”,我又問朱明:“朱明你為什么打人?”,朱明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他打楊帆?!老師以前說過‘哪個打人的話,活該挨打’。”聽后我不知所措……。“哪個打人的話,活該挨打”,也許這是哪個教師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我想這位老師也根本不會想到,這是這句話后來竟成了朱明打別人的理由。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在幼兒面前所說的每一句話,不管它是對是錯,都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們行動的指南,甚至還有可能會成為孩子們的一種信仰。因此,我們在幼兒面前說話不能不慎重啊!
(三)、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有意的傷害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傷害,不僅有無意的傷害,而且還有有意的傷害。我們的某些教師出于種種原因,對幼兒進行有意的心理傷害,這確實是不能容忍的,但它確實是我們幼兒教育存在的一種客觀現實。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幼教管理者和研究的關注!
在一個幼兒園里,我就曾看見過,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自以為經驗相當豐富的教師經常號召全班幼兒不和有過失的孩子來往。比如,在一次課間休息的時候,一位幼兒將另一位幼兒打哭了,上課時,教師在沒有調查原因的前提下,就把那位“打人”的幼兒拉到講臺前,對其他幼兒說:“今天某某不乖,大家羞一羞他”。于是孩子們用手比劃著羞那犯了錯誤的幼兒,接著,教師又大聲地對小朋友們發出號召:“大家不要他了,叫他出去”接著,所有的幼兒都一齊叫道“出去,出去!我們不要你了!”最后,把那孩子趕出了活動室.
我們也知道,這位老師是為了“教育”那位犯了錯誤的孩子,為了讓他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教育有沒有效果,在此我們暫且不談,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教育肯定對那幼兒心理產生了傷害,并且這樣的教育對其他沒有犯錯誤的孩子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它會誤導他們——別人犯錯誤時,我們可以羞辱他。
我還看見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調皮的幼兒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不小心跌了一跤,老師見到后,不但不給予同情,相反還對孩子說:“摔倒了吧?!誰叫你那么調皮!現在摔倒了吧!我高興!!”在孩子需要安撫的時候,我們卻用難聽的語言去刺痛他,真是太不人道了!這種不人道的做法,可能會讓孩子的心永遠地痛!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