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家教誤區要走出
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急于求成,過度、過早地對孩子進行強迫教育。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認字、算數、背詩詞、學畫畫、彈鋼琴......凡是家長能想到的或是社會上時髦的,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把孩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片面地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讓2歲的孩子學寫字、讓3歲的孩子學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將高年齡段的教育內容下放到低年齡段,甚至將兒童教育成-年-人化。如果孩子不愛學,就用物質獎勵來刺激孩子,有的甚至用打罵、體罰來強迫孩子學習。其實早期教育的內容很豐富,它帶給孩子的應該是愉快和歡樂。早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而不是要認多少字、背多少詩。過度教育不僅不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有的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導致孩子心理畸形發展,對孩子的健康極為不利。研究表明,兒童的發育是有關鍵期的,有些知識和技能到一定年齡階段便能自然而然的掌握或學得很快,提高學習則效率很低,非但不經濟,有時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盲目攀比
近年來,關于神童的宣傳頗多,諸如“某某3歲識幾千字”啦,“某某5歲上大學”啦,等等。有的甚至公然宣傳照某方案去做,你的孩子就能成為神童。于是,家長們競相以神童的標準和方法來培養自己的孩子,整天陪著孩子學這學那。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也不管他們的能力,認為別人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也應該做到。事實上,天下“神童”有多少?教育絕非萬能,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將所有孩子培養成神童。教育要因人而異,決不能盲目仿效。
重知輕能
許多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人們不難發現,今日的父母不再認為孩子吃好、睡好、身體好就足夠了,還要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只知道教孩子認字、算術、彈琴,不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更不注意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孩子整天忙于“接受”知識,卻不會運用。在家里一家人圍著孩子團團轉,百般侍候。孩子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什么也不會干,什么也不用干。結果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極差,與社會交往困難。
重智輕德
重視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是必要的,但有些家長卻只注重智力的開發,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一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心他人和集體,不尊敬師長,勞動觀念差。家長不但不教育孩子改正,甚至認為只要學習好,品德好壞沒關系。其實這種孩子也許在小時侯“不吃虧”,但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