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不良品德行為
1家庭的影響
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撫養者和監護者,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權威性的影響,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少生優生,必然使獨生子女比例上升。獨生子女如何教育,如何從小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集體主義意識,成為家庭教育的新課題。
(1)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言傳身教差。少數家長文化層次底,行為粗魯,常講臟話;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坑蒙拐騙偷,違法亂紀,吃喝嫖賭抽,行為放縱,給子女直接樹起了壞榜樣;個別家長行賄受賄,貪污腐化;有的購買、觀看、閱讀黃色錄像書刊,對子女無疑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2)父母、長輩教育方法不當,正確引導不夠。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寬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護短,忽視對子女團結、協作、助人等意識的教育;有的家長錯把粗魯當嚴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訓,輕則訓斥辱罵,重則棍棒相加,體罰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心理隔閡加深,形成子女對父母的畏懼、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面唱對臺戲,孩子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當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給物,要錢給錢,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體諒尊敬父母的懶、饞、嬌、散、狂等不良惡習。
(3)家庭結構缺損,家庭關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細心調教和關懷。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溫暖,沐浴不到父愛、母愛;有的家庭父母長期“內戰”,特別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靈的嚴重創傷。
2學校的影響
學校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著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學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師教育思想不端正,也會導致或助長學生的不良行為。
(1)一些學校忽視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視德育。有些學校視升學率為學校的生命線,認為德育可有可無,將德育工作隊伍“刀槍入庫”。人們對德育的認識上出現的這種嚴重“錯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個別教師不重視師德修養,不能為人師表。有的教師唯我至上,不關心尊重學生,對學習好的學生無原則地偏袒縱容,對學習差的或犯過錯誤的學生,挖苦諷刺,冷漠歧視,甚至體罰或“鞭策”,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有些教師出言不遜,行為不軌,追求名利,奇裝異服,給一些品行不良的學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師處理問題感情用事,方法簡單,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僅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社會的影響
社會環境的主流從整體上說是好的,應當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一些消極因素。
(1)市場經濟對中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極方面的影響。在價值觀上,誘發價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場經濟遵循的是價值規律,其驅動力是逐利思想,商品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就是為了盈利,所獲利潤的高低成為評價市場行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因此很容易導致拜金主義的產生。擴大到同學關系中,就會誘發缺乏理想,只講實惠不思進取奉獻,甚至有的學生為貪圖享受挺而走險。在道德觀念上,導致集體主義精神減弱,社會責任感淡模。在生活方面,引發貪圖享樂、追求高消費。
(2)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生活環境、文化氛圍等外界條件腐蝕、毒害著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雖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強,外界條件有所好轉,但資本主義反動勢力的影響,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的沖擊,都嚴重地腐蝕著青少年。社會上對學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盜竊、搶劫、兇殺、恐怖的錄像、書刊時有出現,帶有色情、賭賻色彩的舞廳、卡拉OK廳、電子游戲廳、臺球室等屢禁不止。二是壞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壞人教唆下形成惡習并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設環境使當代中學生沒有經過艱苦生活的磨難,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誘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錯位和行為反常。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