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心要正確對待
中學生正處在幼稚期到成熟期的過渡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所以,心理上的表現欲、成功欲也十分明顯。特別是在眾人面前,那種避免失敗,期待成功的欲望尤為強烈。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倍加小心地愛護和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教育過程是教育者通過受教育者各種心理矛盾的運動,將道德意識內化成個體道德品質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在尊重、體察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實施教育。
這樣會使學生在不辜負老師期望的情感驅使下,對老師的教育意圖領會得更快、更深,從而產生教育的高效應。尤其要注意學生自尊心理的敏感性。例如,我班有個學生曾因偷東西受到批評教育。一次,他老毛病復發,又拿了同學的鋼筆。一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可是,我在學生面前沒有提一個“偷”字,而是把他叫到一邊,說:“也許你是想和同學開個玩笑吧?快還給人家,那個同學正在著急呢!”他聽了當即把鋼筆還給了那個同學。對這個同學,我并沒有嫌棄他、討厭他,而是小心翼翼地保護他那顆受過傷的自尊心。同時啟發他正視錯誤、改正錯誤。
我多次與他談心,給他講拾金不昧的故事,講應該怎樣做人,還讓他保管教室的鑰匙,負責開門、鎖門。老師的尊重和信任,給了他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從沒出過差錯,并從此改掉了小偷小摸的壞毛玻又如,有一個學生不講衛生,脖子很黑,手背皺裂,樣子很難看。班主任老師見后,既沒有考慮學生的自尊心,也沒采取耐心教育的方法教育這位學生,而是冷言相譏:“瞧你這臟樣,真是不堪入目,好惡心人。”這樣的批評雖然也促動他改正了不衛生的習慣,但卻在同學們面前刺傷了他的自尊心,使他心理上產生了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從而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很不利于學生思想的轉變。所以,教師絕對不能在學生面前充當教訓者和監視者,更不能對學生心靈施暴、冷漠、嘲諷、貶低、報復等。這些做法雖不像體罰那樣容易造成外在傷痕,卻會給學生內心造成了嚴重創傷。青春和生命給予中學生無窮的向往,無限的力量,使他們常常心高氣傲。但他們的心理仍處在不成熟期,自尊心不但強烈,而且敏感、稚嫩,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事是時常發生的。常常是教師記不得批評了什么,可學生卻牢記不忘,耿耿于懷。他們能從老師的表情上準確地體察自己的位置。只要你說一句“你根本不是上學的料”,就可能使他受到致命的傷害。他們自尊自強,又極易破罐破摔。有時還故意做些毫無自尊的事,來表達心中那種強烈的自尊。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認真地考慮自己的每一句話和自己對學生的每一個意見。
特別是對后進生,不能因為他們有缺點就冷淡、疏遠,要抱著一顆愛心去親近他們,多給他們一點溫暖和體貼,從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真心實意地去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體驗到自身的價值。例如,我班有位學生,學習、紀律都較差,但我沒有放棄他。我發現他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不是他不用功,也不是智力差,而是家務負擔過重,學習的時間和條件得不到保證,以致常有遲到早退的現象,對學習越來越失去興趣。
于是,我一方面走訪學生家長,說服他們支持自己的孩子學習,設法解決好學習與家務勞動的矛盾;另一方面找這個學生談心,鼓勵他樹立起爭上進的自尊心,并給他補課。這樣,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也能自覺遵守紀律了。實踐證明,一個人有了較強的自尊心,就會積極去迎接新生活,創造新生活,并不斷形成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從而顯示出無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針對每個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性格特征,因人而異地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特征。
總之,自尊心是人投身事業,開辟未來的重要品格。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那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可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者的第一條金科玉律。但作為品格,自尊心既需要保護和珍愛,又需要培養和發展。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