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樂觀要從小培養
盡情宣泄情緒
研究發現,孩子只有在感覺非常安全并被人無條件接受的時候,才會更加快樂和自信。所以,當孩子想傾訴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做出好壞的判斷,只要讓他感覺到你在傾聽和重視就可以了。譬如,孩子從幼兒園一回到家,就向媽媽抱怨幼兒園有個總愛嘲笑他的女孩。如果媽媽回答:”不要總是不停地抱怨,這樣可不好。“孩子聽后,或許會平靜下來,但是副作用是不好的情緒被壓抑在孩子的心里。如果媽媽換個說法:”哦,看來她那樣做確實讓你感到不高興了。“孩子聽后會感到爸爸媽媽理解他,他也就更容易消除怨氣,感到快樂。如果他為此還哭鼻子的話,媽媽最好不必說什么,而是把她摟在懷里。
要有規律生活
為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雖然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一旦固定下來,就會給孩子帶來好處:對事情掌控感覺和滿意度都會提高。也就是說,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感到愉悅。譬如每天同一個時間吃飯、洗澡、睡覺會牢固家人之間的關系,也就能讓大部分事情做起來效率更高。而保持刷牙、鍛煉、洗手的好習慣顯然也會更有利于健康。此外,有規律的生活還能讓人的左右大腦得到一定的刺激和平衡。
允許孩子犯錯
父母都希望孩子少受挫折,所以在生活中都會不自覺地幫他清除障礙,但是等到孩子長大后,碰到的問題越來越棘手,難道父母還有能力幫他解決嗎?所以,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從小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面對挫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養成,前提是要允許孩子犯錯,讓他明白錯在哪里,并有改正錯誤的勇氣和能力。然而,現實中的孩子抗挫能力普遍較弱,很難做到承認錯誤。事實上,只有在失敗后學會及時調整前進方向,才能得到快樂生活的重要素質,而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實踐。
減去額外壓力
在如今這樣緊張、快節奏的大環境里,父母都希望孩子也能高效率地度過每一天,譬如孩子上午10點學鋼琴,下午2點練書法,4點還得學英語……像這樣的安排,孩子怎么會感覺快樂呢?其實,對孩子而言,童年的美好正是因為能夠無拘無束、輕松自在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嗎?無數心理學研究報告都表明,那些能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甚至達到忘我境界的成年人,就能過上更加平靜和滿足的生活。所以,父母還是把追在孩子屁股后的那個計時器扔掉!給孩子更多的快樂。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