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fā)孩子情緒問題的過高期望
因情緒問題求醫(yī)的孩子逐年增多,近幾年已占到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據杜亞松觀察,這其中很大原因來自家庭的過高期望、過度呵護。“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第一位的是家長,第二是老師,第三是孩子自身,第四才是醫(yī)生。”杜亞松說,“家長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警醒,對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確定位,不要讓愛傷著孩子。”
錯位的“媽媽”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很多時候孩子在家里卻看不到媽媽。他們看到的是居高臨下的“家長”,是釋疑解惑的“老師”,是噓寒問暖的“保姆”,是背地里翻抽屜、查QQ的“警察”。“這是常見的家庭角色混亂。”在杜亞松看來,“媽媽”應該是能夠理解孩子、能提供及時幫助的人。
缺失的“爸爸”
爸爸掙錢養(yǎng)家,媽媽管教孩子,是很常見的家庭教育模式。近年來全職媽媽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似乎養(yǎng)育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在門診,杜亞松接待過不少焦慮不安的全職媽媽,她們常因管教不好孩子而受到丈夫的指責。“其實,并不是爸爸真的忙得顧不上孩子,這還是理念上出了問題。”杜亞松呼吁,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親的回歸。
讓人不知所措的雙重束縛
孩子放學回家,媽媽心疼地說:“累了吧,吃個蘋果吧。”孩子甩下書包正準備放松一會兒,媽媽又問:“今天功課多嗎?要抓緊啊。”孩子只好放下蘋果拿起書包去趕作業(yè)。
爸爸嚴肅地對兒子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而等兒子有了自我選擇,爸爸又話鋒一轉:“照我說的去做。”
一邊是無微不至的呵護,一邊卻是無處不在的壓力,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的矛盾言行讓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嚴重的可能發(fā)生心理偏差,甚至最終導致精神分裂。
相關文章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如何打招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同的打招呼方式可以透露不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就應該了解
-
產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一些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