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 作為家長應(yīng)該如何解決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會犯錯的。有些家長總會在孩子犯錯后,謾罵孩子,甚至于不給予孩子任何解釋的機會。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磨滅孩子的天性,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再無生氣。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既能讓孩子知道錯了又不會對他們造成心理壓力呢?
我們不妨假設(shè)一個場景:波波跟表弟在爺爺?shù)呐P室玩耍,突然傳來一聲響。波波爸爸沖進來,看到爺爺?shù)淖仙皦厮さ降厣狭耍瑑蓚孩子面面相覷地站在那里。
1."發(fā)生什么事情了"。遇到問題,家長常會下意識地做判斷,如指責(zé)自家孩子:"一定是你把茶壺打破的"。另外,孩子看問題的視角跟大人不一樣,在大人看來是錯事,在孩子眼里卻可能是對的。若不聽孩子說明,很可能會冤枉他。因此,家長要先問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換位思考。這樣即使是孩子錯了,他也會因為有機會辯解而甘心認(rèn)錯。
2."你的感覺如何"。爸爸問過上一個問題,波波低著頭,小聲說:"弟弟剛剛推了我一下,所以茶壺打破了。"孩子犯錯后,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關(guān)注他的內(nèi)心感受。孩子有時不是故意的,往往內(nèi)心已經(jīng)受到?jīng)_擊,他或許早已心懷內(nèi)疚,只是不好意思表達出來。而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當(dāng)一個人情緒激動時,很難接收外界信息,別人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此時,家長不妨問問孩子的感受,并引導(dǎo)他說出來,孩子的情緒會平復(fù)許多,才有可能冷靜思考,并吸取教訓(xùn)。
3."你想要怎樣"。問過感覺后,波波突然大哭起來,怎么勸都不說話。此時,父母就要問問孩子究竟想怎樣了。孩子的內(nèi)心沒有那么復(fù)雜,如果他認(rèn)識到錯誤,最多會不好意思認(rèn)錯。而拒不認(rèn)錯或大哭大鬧,往往代表他有某種目的沒有實現(xiàn)。家長直截了當(dāng)?shù)貑柍鰜恚Ч谩?/p>
4."你覺得我該怎么做"。對于上個問題,波波回答:"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干嘛光說我一個人!"當(dāng)孩子說出自己的目的或真實想法時,不論是什么,家長都不要立刻評判。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冷靜地問他:"你覺得我該怎么做?"。
5."這樣做有用嗎"。波波說:"弟弟推了我,我才打破茶壺的,你也說他幾句啊!"此時,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意見,都要讓他自己審視這樣做是否有意義。其實,大多數(shù)孩子都知道事情的意義。比如波波,他并非要讓弟弟挨批評,而是想告訴家長,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假如孩子的認(rèn)知有誤區(qū),家長也可借機與他談?wù)劊鲞M溝通,但要避免說教,只陳述事實即可。
6."你決定這樣做嗎"。跟孩子確認(rèn)是否真的要這樣做。孩子多半會選擇自己認(rèn)為最合理的方式。比如波波可能會說:"我也有錯,不該跟弟弟打鬧,你別說他了,是我錯了。"但即使孩子的選擇不是大人所期望的,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言而有信的家長才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7."結(jié)果有沒有如你所愿"。假如波波對弟弟不依不饒,爸爸可以對弟弟說:"波波的確不對,但你推了他,才打破了爺爺?shù)牟鑹兀韵麓我⒁猓瑒e在房間里打鬧。"然后扭頭問波波:"我說弟弟了,你覺得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愿?"孩子達到目的后,往往就能冷靜思考。這也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
8."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做"。孩子此時一般能做到自省,比如波波會保證,以后會用于承認(rèn)錯誤,而不是找人一起分擔(dān),努力做個男子漢,教育的目的也就實現(xiàn)了。
對于孩子犯錯后,家長的反應(yīng),一定不能過于激烈和強勢。一定要掌握好合適的度和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后,在解決最后的問題。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nèi)绾未蛘泻粢彩欠浅5闹匾模煌拇蛘泻舴绞娇梢酝嘎恫?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dǎo)致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大家就應(yīng)該了解
-
產(chǎn)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產(chǎn)后抑郁癥的發(fā)生,這個就是因為當(dāng)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dǎo)致的,其實產(chǎn)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