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父母溺愛孩子的真相
很多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家庭總是對自己的孩子百般寵愛溺愛呢?溺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惰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愛。它會扼制孩子正常健康成長。
看起來,溺愛仿佛有那么一點偉大的味道,因為從現(xiàn)象上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可以說,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無限制地在給予自己。
“每個人內(nèi)心中都藏著兩個‘我’。一個是‘內(nèi)在的父母’,其內(nèi)容是我們對自己的現(xiàn)實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內(nèi)化,當我們做父母時,這個‘內(nèi)在的父母’就是我們自己。另一個是‘內(nèi)在的小孩’,其內(nèi)容是我們對自己童年體驗的記憶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內(nèi)化。”
“溺愛有很多種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內(nèi)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愛的父母將自己‘內(nèi)在的小孩’投射到現(xiàn)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jié)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jié)制地滿足自己。”
奶粉要買最好的、早教中心要去最高檔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父母在為孩子花各種名目的錢時給自己的自我安慰。這里所謂的起跑線,其實是一種焦慮的起跑線。當他們是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受到理性教育模式的熏陶,或者說很多人沒有找到良好教育和好父母的答案。成為父母后,他們自身承受著沉重的職業(yè)壓力,孩子承受著沉重的學習壓力。用什么來調(diào)節(jié)壓力?在找到良好途徑之前,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性的攀比和物質(zhì)補償。心理學有一種說法,對孩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其實是在內(nèi)心對自己好的一種表現(xiàn),不是因為如何愛孩子,而是在補償對自己的愛。帶著這種對自身愛的補償,使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失去了一種理性,甚至是帶著深深焦慮的。
一、溺愛的表現(xiàn)
溺愛有兩種:包辦型的溺愛和縱容型的溺愛。包辦型溺愛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縱容型溺愛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們都會拿出全部力氣去滿足。
二、溺愛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1、溺愛會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長
當父母溺愛孩子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會忽視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長需要。溺愛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遠都不要長大,一輩子都做他們“內(nèi)在小孩”的被投射對象,否則就會感覺到失落,就像是丟掉了什么似的。
2、包辦型溺愛讓子女為父母而活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太重視塑造,刻意按照他們的意圖來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那么,無論他們的安排多么完美,他們的孩子都會有一種感覺,他們好像不是為自己而活。
“媽媽對我這么好,我怎么能生媽媽的氣呢!”在中國,包辦型的高度溺愛一般都伴隨著一個高要求:好成績。也就是說,包辦型溺愛是交換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報一個好的學習成績。部分包辦型溺愛下的孩子成功了,但是有一天這個孩子長大了,會突然覺得沒有為自己活過,大量包辦型的孩子失敗了,他們一生中都無法離開父母而獨立生活。
3、溺愛是一個非常溫柔的陷阱
這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親手挖掘的。掉進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quán)利,從而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記:教育好孩子的101種方法》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jié),從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了?
夫人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時候,打碎了一只碗,從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2個小時的時間,你嫌他笨手笨腳了,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yè)去找工作,你又動用了自己的關(guān)系和權(quán)力,為他謀得了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湊近專家問:您怎么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
夫人問,以后我該怎么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最好帶他去醫(yī)院;他要結(jié)婚的時候,你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時,你最好給他送錢去。這是你今后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4、以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感受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不止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實際上,他們對孩子的真實感受也常視而不見。他們習慣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他們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嚴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覺,令他們不從自己的身上尋找認識自己,而是從別人對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jié)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在這段對話過程中,媽媽一直試圖否認女兒的感受、女兒的判斷,而試圖將她自己的判斷強加在女兒頭上。她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女兒,你內(nèi)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的判斷,是錯的。她所謂“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認。
媽媽這樣做,其實是在將她自己的“內(nèi)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兒頭上。看起來,她是在溺愛女兒——讓她吃冰淇淋,實際上,她對女兒的真實存在視而不見。
實施溺愛行為的父母,其實并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需要,甚至都沒有興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實感覺、真實想法,他們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們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這會讓真實的孩子喪失自我。對于這樣的孩子而言,愛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枷鎖,然而,在習慣了包辦型溺愛的父母看來,他們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而孩子自己卻不知道。
譬如,媽媽堅持讓女兒學了10年鋼琴。但是,上高中后女兒放棄了,不再彈鋼琴了,而且告訴媽媽,她不喜歡彈鋼琴,也不喜歡她的老師。
但這個媽媽卻認為,女兒肯定喜歡彈鋼琴,要不怎么能彈10年呢。而且,她也一定喜歡老師,要不老師憑什么喜歡她。
這是很多家庭一個習慣性的悖論: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別人都知道你是誰,而你自己卻不知道你是誰。
5、放縱型溺愛會導致孩子成為“他人的地獄”
一般來講,包辦型溺愛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別人,也遵守法律和倫理道德,他們只是喪失了自我。但相反,在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們不尊重父母,輕視別人,也無視法律和倫理道德,他們只想肆意而為。所以放縱型溺愛會培養(yǎng)出“他人的地獄”和“社會的敵人”。可以這樣講,包辦型溺愛中,父母將孩子當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復制品,而在放縱型溺愛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揮。在放縱型溺愛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卻要惟命是從。這是一種顛倒的愛,是一種最為懶惰的愛,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長的愛。
因為父母放縱型的溺愛,孩子從小就習慣了讓其他人圍繞著自己轉(zhuǎn)。一些家長可能樂于看到孩子喜歡指揮別人,他們會認為這是孩子天生的領(lǐng)導才能。但是,這種早早就慣出來的“領(lǐng)導才能”因為缺乏對別人的理解,不僅會成為“別人的地獄”,也會成為自己的地獄。
在放縱型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極易成為問題學生。因為被溺愛的孩子習慣了別人替他解決問題,但學習是一個人的事情,別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替他掌握知識。不僅如此,因為學習成績糟糕,老師和同學都不再關(guān)注他,為了重新成為大家的關(guān)注中心,他們有可能會發(fā)展出一系列的惡劣行為,譬如在課堂上騷擾其他同學,給同學老師起綽號,故意找老師麻煩……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贏取別人的關(guān)注。
凡事占上風,太想成為關(guān)注點,這是很多問題孩子制造麻煩的原因。他們多數(shù)人難以通過取得好成績而成為大家的關(guān)注點,就只好去制造麻煩。
6、放縱型溺愛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敵人
放縱型溺愛發(fā)展到最后,還會培養(yǎng)出“父母的敵人”。
譬如,在吃魚和雞的時候,媽媽她會把骨頭先剔掉,孩子小時候如此,上學后仍然如此。父母會說這樣做是為了節(jié)省孩子的時間,防止他上學遲到。而孩子會因為習慣成自然,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的。放縱型溺愛會導致孩子心中根本沒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點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最終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也是他們的地獄。
并且,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經(jīng)常偽裝得很強大,但實際上他們難逃放縱型溺愛帶來的三個常見的惡果:
依賴。即對親密關(guān)系的嚴重依賴,他們不能接受獨立,必須和其他人黏到一起,他們必須通過其他人對自己的在乎,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他們先是依賴父母,最終是依賴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獄,因為他只知道提要求,讓親人關(guān)注自己,但他們卻對親人的感受視而不見。
自卑。他們會發(fā)現(xiàn),一旦離開親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會出現(xiàn)嚴重的自卑心理。但他們自大慣了,不能接受這種自卑,所以會把自卑轉(zhuǎn)嫁到別人身上,并變本加厲地傷害別人。
任性。父母的溺愛讓他們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義,這導致他們嚴重缺乏同情心。他們習慣了愿望立即得到滿足,他們沒有學會,愿望的滿足需要時間,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們的習慣,這也導致他們?nèi)菀壮聊缬陔娮佑螒虻囊粋重要原因。因為只有在電子游戲的世界里,他們的愿望才能立即得到滿足。
7、“孩奴”父母只是苦了自己
與“房奴”相對應(yīng),有父母面對孩子自稱“孩奴”,自稱“孩奴”的父母在焦慮與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下掙扎,他們的狀態(tài)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兒童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14歲以下的孩子,看到父母不高興、吵架的時候,會做自我內(nèi)歸因,即他們會把父母的不高興統(tǒng)統(tǒng)歸結(jié)為是因為自己不好,哪怕其實父母只是為工作上的事務(wù)煩惱,和孩子完全無關(guān)。當“孩奴”們?yōu)榱斯ぷ鳌榱松瞵嵤聽巿?zhí)不愉快時,在他們也許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那些不是沖著孩子而去的不快,對孩子敏感的心靈也是一種沖擊。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經(jīng)常吵架或者表現(xiàn)出不高興,孩子的人格成長會受到負面的影響,人際模式也會扭曲。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孩子會害怕與人交往;另一種情況則是,孩子會以暴力的或者過激的方式去處理他的人際關(guān)系。
當為人父母者認為自己成了“孩奴”,這意味著,他將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負擔,這本身就是種負面情緒。當一個人情緒不好的時候,他的思維結(jié)果、他看待孩子時就容易產(chǎn)生負面的認識。也許,你在網(wǎng)上發(fā)帖子曬自己的“孩奴”生活時,完全不曾想到你的“孩奴”心態(tài)會給孩子帶去負面影響,可是,它真的只是電腦上敲出來的兩個漢字嗎?
在家長看來,可能覺得溺愛是一種無私的付出,是偉大的,可是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負責的。會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長,會讓子女為父母而活而背負過多過重的生活壓力,也會摧毀孩子的感受。
-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心理疾病有哪些相信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但是如果是心理方面出現(xiàn)問題,那么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尤
-
字跡看穿一個人的性格字跡很多人都是非常的不一樣的,從我們不一樣的字跡上可以很好的看出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來,那么什么樣的字跡代表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
打招呼的不同方式透露不同性格和人打招呼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跟別人打招呼,但是我們?nèi)绾未蛘泻粢彩欠浅5闹匾模煌拇蛘泻舴绞娇梢酝嘎恫?
-
心理健康 八個讓你心理更健康的方法隨著現(xiàn)在時代的慢慢進步,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的,而且平時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而導致的,所以現(xiàn)在我們大家就應(yīng)該了解
-
產(chǎn)后抑郁癥的三大危害有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以后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產(chǎn)后抑郁癥的發(fā)生,這個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很好的一種情緒,所以才導致的,其實產(chǎn)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