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才必要的心理素質
1. 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系是心理關系,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心理沖突所致,而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則是心理相融的結果。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基礎,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課題。
2. 當今大學生需要高度重視培養成就動機
“動機+智商=成功” 。現在不少大學生缺乏“巔峰體驗” ,原因是沒有全力以赴去做某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里蘭提出“成就需要理論” ,其要點為:
①具有高度成就動機的人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公司最寶貴的資源。
②具有這種高度成就動機的人是可以培養的。交大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有強烈的成就動機,有了它,就擁有三種最重要的東西: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就不會被一些小小的心理問題所糾纏。
3.將成就動機轉化為現實追求——P.T.戰術
現在有兩種人才:普通型(P)和特長型(T)。理想的情況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即日常的學習、工作不差做,合于規范,又在某一兩個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建立自己的信譽。信譽是將高成就動機需要轉化為現實成功的關鍵。如果你能夠找到自己的特長并創造條件把它發揮出來,你就能夠逐步贏得自信,取得成功。
4.保護而不要污染你的小環境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一份關于大學生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指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專業成績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話,至少是同等重要。日本大型企業在錄用大學畢業生時,注重獨立人格甚于學習成績。良好的人際關系包括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動關心別人的意識。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更好的關心自己。一個孤芳自賞的人不可能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學生應著力培養班級內、寢室內良好的人際關系。
5.正確面對現實的自我和挫折感
真正站在頂峰的總是少數人,因此成功感總是相對的。人生難免有很多挫折。面對挫折,必須做到:
①重視自己,接納自己。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真正的發展自己。
②要有一個正確的行為模式:集中精力去干你手頭的事并盡力干出最好的結果;當在這個問題上無進展時,要有一種補償能力,開辟新的領域;當你處在下滑階段時,一定要穩住。一個人受挫之后,通常情緒惡劣,產生煩惱和失望,容易意氣用事,導致意識模糊,從而受到新的挫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受挫時一定要保持沉著和理智,即“平常心”。因為有競爭就有勝敗,無論如何都要輸得起。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