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大學生需要心理咨詢
日前,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林永和告訴記者,資料顯示,每年四五月份是大學生危機事件的高發期。林永和認為,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應密切關注學生心理變化。
究竟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是怎樣的機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北京市某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一間不大的屋子,掛著藍色的窗簾、鋪著藍色的地毯,一張淡黃色圓桌和一對藍色的沙發擺在墻角。
據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趙凱介紹,我國有明文規定,各高校都要開設心理咨詢室,每所高校心理咨詢人員與學生比例應為1∶3000。
針對現在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趙凱指出,“大一新生尋求咨詢的人最多。但大學四年,各階段的主要心理問題也不同。”大一新生是普遍適應性不良,需要面對的轉變包括人際關系從簡單到復雜、學習從嚴格到自由、個人生活從依賴到獨立。新生感到以前一直被父母抱著走,現在突然被扔到地上,于是出現了不容忍舍友、難以自主學習的現象。
“而到了大二、大三,問題集中于人際關系。”趙凱說,同學關系、戀愛和性、親子關系構成了他們人際網絡的主體。首先,與同學逐漸熟悉,看到對方的缺點更多,容易出現不滿情緒。此外,學習及其他競爭加劇,自然會將同學當作對手,嫉妒、挑剔等心態開始萌芽。其次,戀愛和性的問題開始困擾學生,分手帶來的情緒不穩、未婚懷孕給身體和心理造成雙重打擊日漸增多。最后,由于思想的獨立性進一步發展,他們更厭倦父母管教,親子間更易發生沖突。
趙凱說,到了大四,一方面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不知是考研還是工作;另一方面是就業帶來了很大壓力。因而有的學生出現失眠、暴躁、焦慮等現象,個別學生甚至輕生。
“大學生的問題很多,但很多人卻不愿主動尋求咨詢。”趙凱說,“而今大學生因心理問題需要幫助的人數大概占16%—30%。但前來咨詢的學生卻不多,以首師大為例,一年最多幫助500人。”
相關文章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