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 當心“心理失衡”
快開學了,17歲的小李卻說“不念了”。
和他情況差不多的還有小張,她覺得大學很灰暗,說話都會得罪人。
專家指出,他倆正處在“心理失衡期”。
一切都是新的 造成心理失衡
新學校、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寢室……一切都是新的,卻使一些大學新生產生困惑,從而造成心理失衡。
沈陽市心理研究所團訓部主任秦曼麗說:“因為學習方式的不適應,一些大學新生人際關系處理不好,還有些人因個人生活方式不習慣被迫休學。在剛步入大學這個‘小社會’時,一部分新生由于不會調整,從而造成焦慮、抑郁、自閉和不自信。”
懂得心理求助 才是心理健康
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后擁有良好的心態是十分必要的。秦曼麗說:“有些大一新生認為去看心理醫生就是承認自己有病。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懂得適時進行心理求助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另外,秦曼麗給新生提出三點建議:
·認知觀念上的改變 新生應該先了解一些大學生活,讓學哥學姐們談談步入大學校門后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然后給自己確立一個實際、有效的目標。
·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要懂得挫折也是一種經歷,別苛求自己、刻意追求完美。
·要找到支撐的力量 主要表現在人際關系方面,找幾位可以傾聽心事的朋友。
太要強、太自卑都不可取
秦曼麗舉了兩個實例進行心理剖析。
事例1 剛上大一,小宇就幸運地當上了班長,小宇的自尊心很強,她既想當班長,又想考第一,可幾次考試都未能如愿。為了能考第一,她辭去了班長職務,即使這樣,她也沒有考第一。小宇非常失落,她把自己封閉起來,同學在一旁笑她都認為是對自己的一種刺激,后來,她覺得活著太累,休學了。
事例2 在大一學生小雪眼中,室友都欺負她,她一推門,有說有笑的室友就板起臉。在寢室里,小雪原本有一個好朋友,可后來連好友也疏遠她了。為此,小雪心中充滿仇恨,她甚至想殺死好友,小雪父母十分擔憂,因為常常焦慮,小雪的臉上長了好多疙瘩,后來,她休學了。
心理剖析 秦曼麗:這兩個大一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上大學后,小宇發現,以前在高中里是佼佼者的她,上大學后感覺不一樣了,這是導致她出現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此外,大一學生最大的心理問題就是人際交往,小雪表現為人際敏感,本來她遠離父母就有一種孤獨感,一旦出現人際關系不和諧,這種孤獨感就會加劇,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