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幫孩子們學會“抗壓”
小學新生:當心“入學不適心理”
許多小學的教師在對一年級新生進行家訪時發現,不少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兒童對小學學習既盼望,又害怕,而引導不當就會產生“入學不適心理”。有個男孩聽母親說到了小學就要“收骨頭”時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嚷著“我不要上學”,原先對入學的憧憬一掃而光。
福山外國語小學校長石惠新認為,小學新生入校前的心理波動大多是正常的現象,這種“入學不適心理”主要是缺少心理準備,因為家長的誤導而背上了精神包袱,嚴重的甚至產生恐慌情緒。要消除這些不適心理,學校和家庭要形成共識,使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軟著陸”。
初中新生:家長多與孩子平等交流
剛步入中學的新生面臨陌生的環境,教學方式及老師的管理方式都有很大變化,而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對變化不敏感,或不能擺脫原有的定勢,結果不知所措。家長對此往往比孩子還焦慮,又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只是埋怨孩子、指責學校,而孩子反復體驗失敗,心態也會越來越壞。
市南中學校長李小華說,要使孩子適應初中學習,家長能不能與孩子建立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是關鍵,特別要注意克服責備情緒。假如孩子入校參加第一次考試,考了10道題錯了3道,父母與其埋怨還不如加以鼓勵:第一次考試你就做對了7道,再想一想,那3道做錯的題你一定也能做對。一些專家建議:在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多與孩子交談,對升入初中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測并設計好解決方案,幫助子女順利度過“第二次斷乳”。
高中新生:注意減輕升學壓力
近年來,一些剛入高中的新生明顯地感到了周圍學習的緊張氛圍和同學間互相競爭的態勢。今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復旦附中的一名女生說,我一方面感到非常高興,另一方面又有些緊張,學校匯集了各路學習尖子,我原先在初中的優勢可能不復存在,周圍的人又以很高的期望看待我,所以只有一條路:把學習搞好,這樣一想,我反而開始失眠了。
建青實驗學校校長吳子健提出,對高中新生的入學教育應當把正確對待高考壓力作為一項內容,適當超前進行“抗壓”教育,講清道理,提示解決辦法,使新生盡可能輕松上陣。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