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從“心”開始
高考復讀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考高分的復讀,考低分的也復讀。但在復讀的時候,你做好心理的準備了嗎?
■案例
趙同學,某中學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因幾分之差沒有考上。他所在的班級團結和諧,老師非常負責,同學之間友好,他還有幾個知心朋友。班里的學習氣氛很濃厚,同學之間比著學習,并相互鼓勵,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高考失利后,他對自己還是充滿信心,認為只要再努力一年,追上那幾分,自己就可以如愿實現上一批本科的愿望了。因此,他選擇回到原畢業學校復讀一年。但回到學校后發現,新的班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他很難適應現在的老師和同學,對于學習也失去了原有的動力。開學一個月后,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當中,后悔自己選擇了復讀,覺得應該上大學。
然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失落的情緒及對環境的不適應使他深感痛苦,更加無心學習……
■分析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后,一些未達到自己目標的考生、發揮失利的學生大多選擇重新復讀,以期來年實現理想。
許多培訓機構和眾多高中看出高考復讀的巨大市場,也紛紛開辦各種形式的復讀班,誘人的條件層出不窮。
但是,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宣傳,家長和考生需要保持一個冷靜的心態,應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復讀。
■對策
趙同學的高考成績在大本線以上,但因幾分之差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
以我們的經驗看,這類考生對于復讀應當三思而后行。趙同學原來的班級氣氛和諧,師生關系融洽,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他提高成績,同時,原來的班級中有幾個知心朋友,能夠互相鼓勵并分擔考試帶來的壓力。
而在換了新的環境后,趙同學需要重新適應新老師和同學,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網,并融入新的集體之中,這對于承受巨大高考壓力的他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趙同學在選擇復讀之前,對客觀情況過于理想化,認為復讀的環境仍能像原來一樣,而對復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并且,對于自己新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心理穩定性等因素并沒有充分分析,當遭遇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時,心理就出現了情緒的波動。而新的環境缺乏傾訴的對象,使他無法將自己的苦衷“倒出來”,卸下巨大的心理包袱,因而導致了情緒低落而無心學習的情況發生。因此,心態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有心事時,可以找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以及心理老師傾訴,尋求幫助,切莫壓抑自己。
而落榜的同學在選擇復讀時,則需要分析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心理穩定性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經過充分的權衡后,再進行慎重的選擇。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