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殺現象的思考
目前,大學生自殺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而不是新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這條不歸路來應對挫折。他們雖然走了,可是對家庭、,學校、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卻不會隨他們生命的消逝而消失。他們對生命的漠視更是深深刺痛著人們的心,也引發了無數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天之嬌子們一個個都選擇以死解脫?他們那以生命的結束為特點的血的教訓帶給我們的除了一聲嘆息外還剩下什么呢?
個人原因
人的氣質類型分為粘液質、膽汁質、抑郁質和多血質,這不是我們所能夠決定的。我們以抑郁質者和膽汁質這為例,這前者天生便很多愁善感,敏感而多疑,通常情況下都是悶悶不樂的,但一般不會采取自殺這類過激行為;后者情緒易波動,不冷靜,做事容易走極端。
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欠缺。很多學生認為心理上有疾病是可恥的,有心理障礙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學校里有心理輔導室,但因為害怕同學歧視的目光而不敢主動去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他們往往選擇找親近的朋友,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去咨詢室。有的同學甚至始終不能邁出這一步而走上輕生的絕路。
家庭教育不良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由于現在家庭多數為獨生子女以及“四二一”式家庭的普遍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以子女為中心,萬事都為其做好而忽略了其棉對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曾有報道稱一大學生因為不知道如何剝雞蛋而挨餓,可見一些家庭對子女的寵溺到了何種程度。這種家教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有人幫自己做,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他們在面對問題表現得手足無措,缺少了長輩呵護的他們會感到恐慌甚至絕望,產生輕生的念頭。
學校教育誤區
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而片面的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應試與功利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沒有自我,沒有個性。這樣的孩子十分冷漠,沉重的升學壓力使得他們沒有對社會生存、處事方法的有所了解。等到經過重重考試選拔上了大學卻發現這個“象牙塔”與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他們對突然的輕松感到無所適從,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感到茫然,對自己的未來有著點點期待與擔憂,但是由于交流與溝通能力的欠缺,壓力得不到釋放,集聚的結果就是傷害自己、結束生命。
有的學校沒有給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缺少了解,不能及時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給予其重點照顧。雖然開設了心理輔導課程和心理咨詢室,卻都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他們開展工作是被動得等待學生上門求助而不是主動關心學生。選擇自殺的過程,是一個生死沖突的過程,“任何一個人選擇自殺的時候,他身體總有一部分力量想要活下去”,如果我們能夠提早發現學生的異常,給予關注,及時給予疏導,那么,有很多悲劇是可以避免?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