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治畢業(yè)生浮躁心理:跨過“臨界” 走出“雷區(qū)”
學生畢業(yè)臨界期心理的最大特征就是浮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學習浮躁。聽講精力不集中,作業(yè)應付,考試緊張,學習計劃紊亂。
(心理潛臺詞:剩不了幾天了,學習還管用嗎?)
行為浮躁。以前的乖孩子突然變“壞”,偶爾也會大著膽子不遵守紀律;不再那么配合教師的管理,抵觸教師的行為增多;做事不再有耐心,容易動搖和沮喪……
(心理潛臺詞:過幾天就要離開校園,現(xiàn)在誰也管不著我了。)
人際交往浮躁。關系好的,留言留影,依依惜別;關系差的,冷臉相對,甚至打架斗毆。男女同學,稍有好感的,“大膽說出心中的愛”;互有好感的,“最后拉起你的手”……
(心理潛臺詞:畢業(yè)后就各奔東西,也許再也不能見面。)
學生畢業(yè)臨界期浮躁心理會誘發(fā)焦慮、激動、抑郁、歇斯底里等不良心態(tài),個別學生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行為。如何引導學生跨過畢業(yè)臨界期呢?班主任要力避“四種效應”。
力避“穴窮”效應,拓展學生廣闊時間感覺,安放心靈。
“窮”的繁體字寫法是“窮”,意思就是一個人居住在狹小的洞穴里只能弓著腰,就有了山窮水盡的感覺,這就是“穴窮”效應。
拓展學生的時間感覺,不要讓學生形成“只有幾天”的浮躁情緒,讓學生認識到畢業(yè)僅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驛站;拓展學生的空間感覺,開展讀書、看報、看電視、綠色上網等活動,引導學生把目光從畢業(yè)前的校園投向社會。學生的目光能看到畢業(yè)后,能看到校園外,視野開闊了,心靈自由了,就會克制浮躁的情緒。
力避“盯釘”效應,緩解學生升學考試焦慮,減輕壓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目光長時間盯著一個釘子,一分鐘會感到疲憊,兩分鐘會感到厭倦,三分鐘會感到焦慮,五分鐘會歇斯底里,這就是“盯釘”效應。
受升學壓力的影響,畢業(yè)班的學生往往把目標集中在考試上,這樣就容易帶來浮躁情緒。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釋放壓力,輕松應試。并且要指導家長正確對待升學考試,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當然,升學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任務,班主任要教會學生科學備考,提高學生應試技巧,消除臨考的浮躁心理。
力避“離座”效應,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規(guī)范行為。
就餐落座后,人們一般都會檢查自己的餐具是否齊備衛(wèi)生;就餐完畢離座時,很少有人會再看一眼自己用過的餐具,這就是“離座”效應。
畢業(yè)前夕,學生會有“最后一錘子買賣”的想法,對自己要求放松,不再那么在乎自己的形象,破壞紀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畢業(yè)班管理最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泥淖”,班主任往往存有一種“快畢業(yè)了,出不了事就行”的消極心理,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的畢業(yè)臨界期心理,放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學生就容易懈怠、放縱。班主任對畢業(yè)前夕的學生應該更加嚴格要求。
力避“觀眾”效應,激發(fā)學生自主成長動力,尊重學生。
運動場上,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也許不緊張。但是,觀眾們往往比運動員更興奮,甚至緊張得跳起來,這就是“觀眾”心理。
畢業(yè)班的學生都有一種“學成下山”的成就感。小學和初中的畢業(yè)生一般要升入高一級學校深造,高中生要么升入高校,要么走上社會,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成長的蛻變。這時的學生,自我意識格外突出,參與欲望要比以往強烈。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與學生平等相處,理解、贊賞、充分肯定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班主任還要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畢業(yè)合影、“告別母校”演講等活動,讓學生成為“運動員”而不是“觀眾”。
-
青少年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yè),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xiàn)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