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博士破解考前焦慮
再過兩個月不到,杭城的中高考就將開鑼。有不少家長近日反映,孩子已經開始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記者特別采訪了納思教育集團副總經理,心理學博士李育新。他把孩子大考前產生不良情緒的癥結,首先歸向大人一方:“孩子考前緊張,家長、老師不是局外人,反而是問題根源之一,應該首先行動起來。”
90后考生的特點是情商、逆境商都比較低,情緒的變動系數大。這些孩子很容易出現“不喜歡某位老師而不愛學習一門課程”,或者“跟家長賭氣,偏偏逆反不好好學習”的情況。李育新認為,越是到考前,考生與其說是眾星拱月,不如說是眾矢之的。考生往往每天時時看到倒計時牌,耳朵里充斥著“加把勁了”,這可能最讓他們揪心。
李育新認為,家長要多用“放大鏡”肯定孩子的成績,但語言要講求藝術。他認為,家長們大多沒有意識到一個“通病”——特別愛暗示,反而讓孩子緊張。“比如孩子臨出門去考試,家長會說‘別緊張噢,粗心的毛病不能犯。’對于孩子來說,這簡直就是魔咒——本來不緊張的一聽就緊張了!”同樣一句話,李育新建議家長“何不說成‘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而課堂上,老師除了講題,也很喜歡說“上屆同學取得了怎樣怎樣的成績,你們這屆如何如何欠缺。”——聽著心涼。建議老師實說“你們這屆是我教過的最棒的孩子!”千萬別吝嗇你的鼓舞,這對信任老師的學生們來講非常重要。
李育新在白紙上寫了一個單詞stressed(壓力),這是個讓學生很害怕的詞,好像沒有辦法解脫。“其實,你把這個單詞反過來寫,就是desserts(甜點),一聽甜點,是不就讓人很輕松?”李育新表示,臨考前,大家不妨都從別處看待問題,這樣,不良情緒不僅不會爆發,反而能轉變成動力。
相關文章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