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態 笑對高考
距離高考只有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了,連日來,有不少家長向記者反映,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焦慮、煩躁、緊張等心理問題,家長們都十分著急,卻苦于幫不上忙。5月9日下午,本報文教部和溫州市圖書館聯合舉辦了高考輔導系列公益講座《心理》,來自教育第一線的心理輔導師溫州中學劉鵬志,為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做了一次及時的心理“按摩”。
曾17次打破世界紀錄的澳大利亞長跑健將克拉克,因發揮失常而連著在兩屆奧運會上與金牌無緣;曾經戰績赫赫的美國步槍名將埃蒙斯,在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上,都是大比分領先卻栽在最后一槍上——劉老師用兩個遺憾的故事,揭示了在高考中心態的重要性。“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根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連續5年對高考狀元進行的跟蹤研究顯示,在影響高考成功的20個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試中間的心態,其次是考試前的心理狀態。如何進行自我調整,使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呢?
劉老師的第一招是:辯證地看待成敗。一項對數百名年輕人的跟蹤調查顯示,當初有著清晰的、長遠的目標的人,最后成為各界的精英和領袖;有近期目標的那一部分人,成為各個專業的佼佼者;而完全沒有目標的人則一輩子境遇很差,怨天尤人。劉老師建議考生要把目標定得長遠一些,對于整個人生來說,高考只是手段,不是目標。即使高考失利,辯證地來看,挫折其實也是財富——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第二是要勇敢地面對挫折。有的考生遇到難題,幾次做不出來就形成思維定勢:我肯定不會做。這種“習得性無力感”對高考十分致命。對待挫折,積極的心態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第三,科學地調整情緒。劉老師分析了一些常見的考前焦慮現象,并結合自己的心理咨詢經驗,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對于緊張焦慮的考生,劉老師表示,“考試中有焦慮是正常的,不焦慮是反常的”,要警惕“對焦慮的焦慮,對緊張的緊張”。適當的緊張能調動身體的能量,提高速度和效率,在考試中有利無害。考生要改變對焦慮的態度:接受自己的焦慮,而又不夸大焦慮的作用,不竭力克制焦慮,學會自我調整。
對學習、考試充滿倦怠感的考生,劉老師建議首先要學會自我接納這種情緒和感受,學習這么緊張,到了一定階段,每個人都會感到疲勞?梢宰鲆恍┫矚g的體育運動,放松一下;可以嘗試改變一下復習方式,比如原來做題多的,此時可改為多看書,原來獨自看書多的,現在改為與同學多討論;還可以進行合理的自我宣泄。
劉老師給出的最后一招是:自我暗示。這是可以每天練習的一招“必殺技”。他告訴考生,人不是因為成功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才成功。考生要學會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真的真的很棒;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一定一定能行!”自我暗示的要點是語言要簡單、明確;多次重復;用正向的語言;態度認真、堅定。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