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讀書,矛盾的心理糾纏我
【案例】
網友“如果愛”近日留言表示,他覺得學業比其他事情更加重要,但是他很容易分心,注意力不夠,例如:上課雖然很認真,但總是聽不明白,于是干脆就不聽了;有時候覺得自己只會說,而沒有實際行動;有時候覺得自己好笨,總是比不上別人;有時不知自己到底想什么,想不讀書又不行。“如果愛”說,他應該怎么辦呢?
【分析】
記者就此采訪了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心理醫生張小磊。
張小磊說,從“如果愛”同學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陷入了一種矛盾的心理中,覺得學業比其他事情更加重要,有時想不讀書,又覺得不能不讀書,感到非常迷茫和苦惱。張小磊分析說,出現這種矛盾心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如果愛”同學常常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有想法不行動等,使得他沒有打好學習基礎,導致現在上課想認真聽,但是聽不懂,有心無力,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雖然自己努力了,但是結果還是令人不滿意,因而覺得很煩惱,形成惡性循環。
其二,隨著生理上的發育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青春期的學生的自尊心與日俱增,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作為學生,學習成績好,獲得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表揚或贊許往往是他們自我肯定的來源,而“如果愛”同學從未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體會到的只有挫敗感,這樣就會讓他覺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從而感覺自卑,同時也就慢慢對學習產生了厭倦心理。
其三,不穩定性。青春期學生像早上冉冉升起的太陽,充滿了朝氣,他們思維活躍、有很多種幻想,但往往不能堅持到底,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挫折,他們大多會就此放棄,而尋求其他的方式,“如果愛”同學在上課時聽不進去就干脆不聽了、學不進去干脆就不想學了,這些都是不穩定性的表現。
【處方】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張小磊建議“如果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如果自己不能夠堅持,可以讓家長和周圍的同學監督你。
二、增強自信心。不要因為自己學習成績比不上別的同學而否定自己、覺得自己笨,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適當的時候可以拿別人的短處與自己的長處相比,這樣可以增強自信心。
三、多跟家人、老師、同學溝通。當不知道怎么做、該做什么的時候,不妨和家人、老師多多溝通,他們是成年人,看問題更加全面、更加成熟,也更加客觀、長遠,可以在一些方面給你指導;多和同學們聊天,這些都是青春期比較常見的困惑,相信能在同學們中引起共鳴,共同的煩惱不僅可以拉近同學之間的距離,相互的傾訴還可減輕自己的困惑。
四、培養學習興趣。先從簡單的、自己會做的題開始,使自己慢慢找到學習的樂趣,然后一步一步地加大學習的難度,解決較難的問題,逐步恢復對學習的自信。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