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愛學習
有人曾用胡蘿卜和兔子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伸手把胡蘿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斷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對孩子說,“你為什么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將來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 這,是一個境界。
而更好的狀況是,沒有胡蘿卜,兔子也會往前跑。
為什么呢?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
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蘿卜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它都會自動自發地往前跑去。這,則是最佳的學習境界。
該怎么做,你我才能培養出這些沒有胡蘿卜也依舊熱愛奔跑的小兔子呢?
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焦點。
父母常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考試考了幾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來,就是教導孩子,你做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了取得這些外在的肯定。換言之,也就是在培養為胡蘿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親能教孩子,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別,在于不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該跟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當然值得高興。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這么做,就會培養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例如,當孩子拿了一個69分的數學成績單回來,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成績上的家長,就會暴跳如雷地說:“你怎么考的這么爛?你丟我們家的臉!”
而把焦點放在學習成就感上的父母親,就會這么說:“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還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你還不知道的,爸媽和你一起坐下來,看看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樣才能幫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這么一來,孩子就會持續熱愛學習,繼續努力了。
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揮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其次,培養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觀。
孩子的學習動機被扼殺的原因之一,是父母親只認為,在學校考試成績良好,才是未來有出息的保證。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而造成孩子過多壓力。
然而,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論”。主張要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應從八大能力來做分析。
前三項是傳統智力因素:1、數學邏輯能力;2、語文能力;3、空間能力;
另外這個劃時代的創新理論,還加了5項新的能力指標,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其中包括了——4、體能;5、音樂能力;6、了解自己的能力;7、了解別人的能力;8、理解自然環境的能力。
這一提倡“多元化價值觀”的教育理論,如今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教育體系。原來一個體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數學成績若不如其他孩子,以傳統的眼光來看,就不是個聰明而會受重視的孩子。然而按照Gardner這個“多元智力因素理論”,擁有極佳的體育素質也是一大能力,這個聰明的孩子絕對值得父母親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價值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果,就會發覺,其實每個小孩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親的職責是去發現這些閃光點,讓它可以熠熠生輝。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