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弊端導致孩子的亞健康
華東師范大學某學前教育系教授指出,目前我國已有3000萬青少年兒童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約1/5的孩子有抑郁傾向,自閉、自私、溝通障礙、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況在青少年身上廣泛存在。2010年,上海有8名中小學生自殺死亡。因與家長爭執或不滿家長管教方式而自殺的有6人,因情感、學業壓力等自殺的有 2人。上海市教委為此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家校互動,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一旦發現學生思想和心理健康中的苗頭性問題,要及時溝通。
3000萬青少年兒童存在心理問題,早已不是什么新聞———早在2007年,《北京晚報》就曾報道,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同時,在北京的一項調查,發現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然而,這還是被一些門戶網站作為重要“新聞”,推到首頁。
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對于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有教育專家、心理專家等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希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引起重視,但實際情況是,這一問題從未引起真正重視,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仍舊強調孩子的知識教育,只是當學生因心理問題出現意外事故,諸如自殺時,這一問題才被提及,才象征性地被重視,而隨后,又回到老樣子。換句話說,當下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本就出了問題,極“不健康”。
在學校教育中,近年來,有的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面向學生組織心理咨詢講座,還有的在班級設立心理咨詢委員,這一定程度表明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然而,心理健康教育,絕對不是僅僅靠組織一兩次心理知識講座,在班級中設心理委員以及設立心理咨詢室就能解決的。從我國學校教育管理和學生評價體系看,很多管理辦法、評價辦法,恰恰是孳生心理問題的源頭———前不久,成都鹽道街中學針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生禮儀教育規定,異性同學的交往距離一般為0.8米至1 米,低于50厘米算親密交往。異性交往距離低于50厘米的,老師會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要處分。從學生正常交往角度分析,這一規定不僅“雷人”,而且“變態”,學生能否“習得”這種“禮儀”姑且不論,這種規定之下,學生的人際交往困擾會加劇,則是毫無疑問的。而在我國中小學,這種“雷人”的規定比比皆是。還有的中學,以監督學生認真上課、提高校園安全為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安裝攝像頭,監視學生們的一舉一動,拍攝下學生們在校園中的親密鏡頭,據此對學生進行曝光、處罰。
青少年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但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邊在教育孩子要進步、要“求真務實”,可呈現給孩子們的往往卻是是非顛倒的現實,比如,學校迎接上級部門的檢查、評估,要求學生配合作假、演戲———在上公開課時,事先安排某些學生舉手發言,且對整個答問過程進行“彩排”;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老師會把那些“不聽話”、老是有“怪問題”的學生視為“差生”,更引導學生要按范文標準寫作文,如此才能得到不錯的分數。這樣的教育教學過程,給學生的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學生如果接受這樣的教育,卻一直“情緒穩定”,保持“淡定”,會是令人恐懼的事兒。
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有一些分析,將主要原因歸為家庭教育缺失———按照教育的分工,家庭教育確實承擔更多的做人教育職責,因此,父母的家教方式不妥、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少、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值等,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與其說家庭教育缺失,不如說家庭教育已經全部異化,已經納入學校教育。家長現在都成了學校的課外輔導員,開家長會,大多是學校布置家長回去完成“家長作業”,監督孩子完成作業、批改孩子作業等等,最終,父母成為“孩奴”全部圍著孩子轉,而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學業包圍,沒有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在“老師、父母都是為你好”的“諄諄教誨”中迷失自我,也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近年來,有很多老師和父母眼中的“好學生”莫名地自殺,這其實是長期以來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發泄導致的總爆發。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每個人生活更美好。可是,如此多青少年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表明,教育已經偏離本質,追逐功利的結果,這樣的教育,實難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更難指望培養杰出人才。如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延續此前的模式,結果是不難想象的。也許有的學校,還滿足于這種教育培養了多少大學生,有的家庭,還滿足于這樣的管教,讓孩子上了名牌大學,但需提醒學校和家長的是,上大學、上名校,從來就不是人生成功的標志,這只是獲得學習以及提高個體能力與素質的機會而已。要讓青少年身心健康,就必須得從一個人的終生發展、人生幸福,來思考當下的教育,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歸本質。這已是刻不容緩。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