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標是最普遍的心理問題”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大學期間生涯規劃及能力發展、人際交往、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
“你覺得現在的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是什么?最嚴重的心理問題是什么?”面對筆者這個問題,受訪的若干大學生答案非常相似。
“迷惘,對現在、未來的不確定,沒有理想。”這是小敏和小何的回答。“說好聽點是寂寞,難聽點就是‘行尸走肉’。許多大學生整日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根本沒有目標。特別是大四,有這么一句話,‘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這跟大學的體制有關,沒人管你,有些大學生甚至弄得像在孤島里生活一樣。”小朝說,他覺得這歸根于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考試,很被動,沒有人想過我以后會干嘛,從來沒規劃過自己的人生,上了大學之后就沒有了目標。我想過自己的未來,但是我很煩,我想不出。我對自己不了解,我的興趣我也不知道,也沒有什么追求。”
人際交往問題也是大學生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小敏和小何都覺得,在別人眼中,自己“不正常”。性格有些不羈的小敏認為,與別人相比,自己“就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小何則認為自己“不合群”。而另一名大學生小慧也曾一度因為與室友關系不和睦而痛苦煩惱。部分大學生情況更為嚴重,他們都不善與人交往,處處碰壁,甚至自我封閉,非常寂寞、消極。
此外,情感問題也困擾了無數大學生。大學生小明讀大三的時候,同校女朋友竟因為他沒有房子而與之分手,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男同學都覺得不可理喻,也為該女生的現實感到無奈。同時,大學生中較為常見還有無法接受失戀,苦苦糾纏對方。就如小洪,女朋友執意與他分手,他接受不了,情緒失常,總是糾纏著女生,還逢人就哭訴自己的委屈,同學、朋友們都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
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因此教育部要求學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對此,多數受訪大學生認為有必要,但也有部分學生持反對意見。小朝就是其中之一,“沒必要,都這么大人了,開這些課根本沒用,大學生心智發育成熟,不是聽話的小學生,有自己的價值觀,不會因此有什么改變。”
多數受訪大學生表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也會尋求外部幫助,但是卻不能接受心理醫生,原因有多種。小敏高中時曾經咨詢過心理老師,但是覺得很不專業,“只是八卦地挖學生的想法,沒有適當的疏導,甚至比當事人還緊張”。此外,她也擔心遇到“變態心理醫生”。而小何則認為,不可能對心理醫生把所有心理問題都說出來。小慧的心聲則是代表了大多數人:“雖然知道咨詢心理醫生很正常,但就是接受不了。”
“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
開設心理健康課很有必要
對于把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納入高校教學必修內容,受訪大學生家長都表示贊同。大部分家長表示,孩子回家后極少訴說心理問題,他們很希望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此外,一半以上受訪家長不知道如何尋求外部幫助。
李女士說,她的孩子上大學后不常回家,也不怎么打電話,只是他們每個星期打電話問他生活費夠不夠,交流很少。她說:“孩子有心理問題,雖不說出來,但作為家長要學會觀察,跟他溝通。”她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最令人擔憂的心理問題是對未來感到困惑和茫然。高校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以及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學校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很有必要,她更希望高校能設有心理咨詢室,有專門的專業老師值班,讓學生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
另一名大學生家長林女士講述了女兒以前的心理問題。她女兒大學錄取的專業不理想,傷心了幾天,哭著要轉專業,但林女士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因為她沒有讀過大學。她說,孩子有心理問題不是羞愧的事情,她很想幫女兒解決,當時也想求助心理咨詢,但就是不知道尋求幫助的途徑。直到現在,林女士也不知道在江門哪里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她認為,脫離了父母,基本上每個大學生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所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有必要。尤其是大一新生,不適應新環境,很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容易消極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所以剛開學的那段時間,林女士經常打電話給女兒。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