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高考在即,很多高三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基礎不夠牢固,在詞匯記憶、語法知識和閱讀等方面的問題尤為嚴重。
1.詞匯記憶不牢固,活用詞匯量少。不少學生在平時上課只滿足于能夠回答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與同學討論一些簡單的話題或進行簡短對話;復述課文大意等。對記憶單詞、積累詞匯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往往只是對單詞有一個大體了解(只知道讀音,不懂得拼寫),時間長了,記憶全無。當某些詞匯在課本以外的閱讀材料中出現時,本來早應該記住的單詞又成為生詞,難怪有一些同學覺得高考或模擬題中的閱讀文章生詞量大。還有就是在進行書面表達時,常用的話題難以用英語表達出來,慨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教師應加強記憶單詞方法的指導。
2.語法知識薄弱,考試全憑感覺。有人認為高考有淡化語法的趨勢,因而在教學中他們對語法問題只是輕描淡寫,導致學生語法不過關。其實,即便是學習本族語,沒有足夠的語法知識也不行,更何況我們是在沒有外語語言環境下學習外語。在談到考試中自己是如何答題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他們靠的是語感。其實這算不上是語感,只不過是主觀感覺而已,因為語感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形成的,而現實中并不是很多同學能夠做到這一點。從高考題型來看,無論是單項填空、完形填空,還是閱讀、寫作,都離不開語法知識。在做單項填空時,如果不能正確分析句子成份,只憑所謂的語感,就容易出差錯。同樣,沒有語法知識,在閱讀中遇到長句或復合句時就難于理解,造成脈絡不清,主次不明,乃至不知所云。我個人認為,在高三年級要強化語法知識的訓練,特別是要在句子成份、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等內容方面,讓他們學會利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閱讀量小,閱讀速度慢。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在邊遠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學生很難接觸到除課本以外的英語閱讀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好課本顯得尤其重要。有的同學在做閱讀訓練時,看完一篇文章之后,覺得生詞不多,幾乎每句都能看懂,就是說不出講了些什么內容,看完后句忘了前句。還有就是一談到閱讀,就認為要開口讀(朗讀),而不會默讀,甚至在閱讀過程中用手指或筆指著讀,沒有認識到這正是影響閱讀速度的原因。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在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高三應加強讀寫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速讀、精讀、跳讀等方法,懂得閱讀有朗讀和默讀兩種形式。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挑選、補充閱讀材料,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設法做到一次讀完而不回視(回頭讀);帶著前因后果、人物事件、時間空間等線索去閱讀,查找主題句、關鍵詞,達到獲取信息的目的;控制閱讀時間,讓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逼”出來。必須指出,朗讀在學習語音、培養聽說能力等方面起著只做客觀題,不做主觀題;只做測練題,不重視課本。高考采用標準化題型,選擇題(客觀題)居多,非選擇題(主觀題)較少。于是不少師生認為,高考考什么,學生練什么,他們過早、過多地做選擇題,忽視了傳統的句型轉換、完成句子、句子翻譯等練習形式。高考命題往往是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各年級的課本內容,只有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的練習,在復習訓練才能不斷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高三學生在高考備考階段,一定要注意夯實基礎,掌握好課本中的單詞、詞組、語法和句型,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切忌急于求成,盲目地搞題海戰術。教師也要把復習和學習、鞏固和提高結合起來,把方法指導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增長知識、提高能力。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