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歸的產生心理期待落空的原因
事件回放
曹祥從新加坡回國時,捧了一堆的資格證——國際級專業餐飲服務人員資格證、高級甜點制作證……畢業院校也是新加坡聲譽不錯的大學。曹祥回國后在一家中檔飯店應聘了酒店策劃,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常常讓曹祥和經理起爭執,因為一項策劃方案的執行不到位,曹祥一氣之下辭去了工作。回國3年多,他已換了好幾家酒店,一直在就業和失業中徘徊,找不到自己合適的定位。面對記者,曹祥感慨:“即使有成堆的資格證,照樣換不來一份令人心動的工作啊!”
自費留學的海歸中80%屬于工薪家庭,有些家庭甚至因為供孩子出國至今外債累累。調查顯示,80%的人期待的工作單位性質為外企和上市公司。而對于目前的工作,70%的人認為湊合,10%的人認為還比較滿意,20%的人不滿意。有近75%的人對目前的生活不太滿意。
A 缺乏自信讓很多人盲目留學
很多家長含辛茹苦花費巨資把孩子送出國,圖的就是國外院校的文憑比國內院校的含金量高、更值錢,學成回國找工作就會比別人更具有優勢。我們從留學生選擇的專業中也可以發現,中國留學生去國外所學的專業絕大多數都是與目前中國社會中高收入人群或單位相關的專業,比如工商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等。每個家長都夢想著自己的孩子學成回來,獲得一份擁有優厚薪水的工作,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
持有這種認識的人,大多存在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一方面覺得國外的科技先進、技術發達,所學必然比國內院校好得多;另一方面認為國內的企業在招工時也會有媚外的心理——有過留洋學習經歷的求職者會更受歡迎。“崇洋媚外心理的原因在于我們缺乏自信,170年前,鴉片戰爭重創了中國人的自信和自豪感。于是中國人開始對比我們先進和強大的國家崇媚。由于很多人根本沒有去仔細了解清楚各國的情況,導致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所有國家都比我們中國先進,于是便出現了盲目的崇洋媚外。”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