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家長莫忘心理調試
快開學了,家長們不僅僅要關注自己孩子的學業情況而且也要關注心理,進行心理調試。
專家提醒,父母應爭取早日讓孩子的情緒和生活“回歸正軌”。
良好作息一并“放假”
寒假期間,小軒和年齡相仿的表哥玩得不亦樂乎,一醒來就和表哥玩電腦游戲,不到深更半夜絕不停手,三餐也顧不上好好吃,餓了零食果腹。小軒是獨生子,難得有人和他作伴玩耍。對于小軒和表哥的娛樂生活,父母也就睜只眼、閉只眼。可最近,媽媽感覺有些“異樣”:雖然春節結束,表哥也回家了,但小軒的作息不但沒有回規正常,反而變本加厲,連寒假作業也不愿意做了。
新華醫院兒童保健科張勁松表示,假期里父母更愿意提供孩子一個寬松的過年氣氛,對孩子的約束也會相應減少,殊不知,這些放任自流的態度,很容易讓孩子的良好習慣也一起“放假”,打破原本規律的睡眠習慣和飲食習慣。
專家指出,偶爾打破一貫作息并非壞事,相反還能讓孩子學會靈活適應、避免刻板,但若作息經常被打破,則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進食、活動和學習質量等。一旦習慣了不規律的作息,更會令孩子開學后難以恢復常規作息,因此父母應及時著手重塑孩子規律作息。
客套話“傷”到孩子心
這幾天,家住盧灣區的林女士發現,自從遇到同齡表哥后,原本活潑好動的婷婷寡言少語,整天悶悶不樂,再也不愿意和媽媽探親訪友了。
原來,上學期期末考試婷婷栽了個大“跟斗”,而同齡表哥卻考了第一名,親戚很自然地就把婷婷和表哥“對比”起來。恨鐵不成鋼的林女士忍不住數落了婷婷幾句,想以此督促女兒,卻不知這句“好心”話傷了女兒心。
“親朋好友聚會,總喜歡評論孩子的高矮、胖瘦,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等,尤其喜歡幾家孩子相互比較。父母為了客套,還常在自己孩子面前夸獎他家孩子,批評自己孩子。”張勁松表示,很多沒考好的孩子、不自信的孩子,就怕問到考試成績、被評價議論。
相關文章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