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妙招
生物《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理念,從教學的層面就是實現以學生主體、參與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其中設疑是該理念實現的內容之一,它可以體現出學生在活動中的能動性,教學中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知識結構,設置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一,問題活動起著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帶入情境的作用。在學習開始時,學生往往處于“惰性”狀態,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在人的大腦皮層中建立一個占優勢的興奮中心,備課時依據人類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結合大家感興趣的生物事例、健康知識等內容設置懸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在學生強烈的求證愿望下引入學習生物學的情景中去,形成學習的強大內驅力,使學生注意力較快集中,為教學活動的成功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第二,“問題—活動”是構建主義教學觀的重要特征之一,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為開展積極的思維鋪路架橋,是有效進行溝通交流、激發協作意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在生物課堂中,根據三維目標(即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挖掘教材)有針對性地設疑,讓學生在新的需要與已有水平之間發生認知沖突,以形成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課堂教學的契機和真正意義上的知識構建者,有利于學生理解核心知識,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以此擴展學生的心智品質。
第三,問題設計應體現誘發性原則、層次性原則、適度性原則,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謂挑戰性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學生努力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來解決問題并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這樣既可增加學生的知識貯備,又能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始終保持敏感和質疑的心態,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勤于思考、主動參與的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科學態度、創新精神等情感態度的教育和思維模式的構建。一般說來,問題太容易,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過高的目標、過難的要求,讓學習者無論怎樣努力還是達不到的話,也容易打擊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注重途徑和方法!秾W會生存》一書中有一段精辟的論述:“教師的職責是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場真理的人。”問題教學應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實現信息交流多向性的師生互動平臺。
總之,問題活動是一種教學觀念,是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并持續優化,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要點,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