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陪讀 既苦家長又害孩子
每天陪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并簽字;給孩子聽寫生字、陪著預習課文;周末帶孩子上輔導課,來回接送,耗上大半天時間;更有甚者放棄工作,舉家搬遷,專職陪讀……如今這樣的家長陪讀潮洶涌而至,不僅小學生讀書要陪,初中生要陪,就連高中階段的陪讀現象也已不是個案。“過度陪讀既苦了家長自己,更害了孩子。”專家建議,家長要學會適時抽身,還給孩子學習的主動權。
◆現象
“陪讀”戰線無限延伸
在銀行工作的徐女士每天下班急著要去打“第二份工”——回家陪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做作業。作業太多是陪讀的主要原因,“像默寫、聽讀、預習等作業都要家長盯著,否則孩子就會偷懶不做,抄寫本、默寫本、練習卷也都要家長檢查簽字才算完成。不陪的話,孩子不知道要做到幾點才能睡覺!”徐女士無奈地說。
一項面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顯示,近五成小學生回家做作業需家長陪著,四成學生需要家長監督,僅一成學生回家后能獨立完成作業。
如今,“陪讀”戰線不斷向上延伸。小萱今年讀初二,最近一次物理測驗有道題搞不明白,小萱媽媽硬著頭皮幫女兒一起想、一起做,她重新捧起女兒的課本對照著概念解題,還查了不少教輔書。“孩子不會的題目,總不見得不教吧。”小萱媽媽調侃起自己,“從沒有這么認真讀過書。”
高中學生中父母陪讀現象也不少見。上海民本中學教師王想龍身邊就有不少“陪讀”家長,一些家長甚至不惜辭掉工作,做起“保姆式”的“全程陪讀”。“高中家長選擇‘陪讀’,往往是出于讓孩子吃得好一點,生活負擔小一些,多點學習時間等現實考慮。”王想龍說,“這些家長有‘兩個擔心一個減少’,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理能力缺乏而導致學習生活混亂;另一方面擔心孩子因自制能力缺失而導致學習等行為失去規范;還有就是減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所花的‘不必要’時間,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習時間。”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