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歸”承受多重心理壓力
研究顯示,36.5%的“海歸”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萬元,67.2%起薪不足6萬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問題讓“海歸”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
如今,越來越多的工薪家庭將子女送出國門去留學。調查顯示,中國留學生已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超過70%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成為“海歸”。然而,與出國時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的留學費用相比,他們回國后的就業情況卻不甚樂觀。近期,《2012海歸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36.5%的“海歸”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萬元,67.2%起薪不足6萬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問題讓“海歸”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
“鍍金”歸來難就業。盡管期望月薪從5000元降到了2000元,公司性質從國企降格到民企,李小姐在回國5個月后還是沒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當頂著日本某大學環境科學碩士的光環歸國時,她沒想到一切竟如此艱難。日本的環境科學更關注企業社會環境,但這一領域在國內幾乎是空白,沒有什么崗位能發揮她的專長。想到父母花了好幾十萬供自己留學,卻至今無以為報,李小姐無比失落。
從英國留學歸來的Summer則用了近2年的時間再次適應國內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剛回國時,我常聽到單位的女同事在背后議論人。”她無奈地說,大量的無薪加班占用了我的休息時間,單位的做事風格也更重表面,這都讓我難以接受。當然,我還是要從自身找問題,去適應環境。
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留學人數達33.97萬,居全球首位,其中九成靠自費。留學已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越來越多的工薪族將子女送到國外。此外,留學“低齡化”日益顯著,出國讀本科甚至是高中的人數大幅增加。在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質教育中心林永和主任看來,如今的“海歸”與以前大為不同。過去,出國的人大多很優秀。現在的留學生則可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學有所成、帶著抱負回國型;二是“被留學”型,多為“官二代”或“富二代”,他們在國外所學無幾;三是認為“國外的月亮圓”型,出國是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新文化、新理念。
四重壓力繞心頭。如今“海歸”面臨的心理壓力,大多與出國動機有關。一般來說,第一類“海歸”不會有太多的困擾,第二類、第三類則要經歷一次心靈的歷練,尤其在4個方面承受著壓力。
1.就業競爭加劇。“海歸”群體不得不面臨就業競爭日益加劇,用人單位雇用“海歸”愈加謹慎的尷尬。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楊東副教授表示,有些人在留學期間并未學到真本事,歸國后又不適應國內的規則,這都導致“海歸”就業難。此前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又讓他們對工作要求較高,內心難免感到失落。
2.人際關系“水土不服”。在英國留學4年的Michael對國內復雜的人際關系很頭疼。剛進公司時,自己就像個“異類”,似乎與同事溝通都得從頭學起。楊東表示,中國式人際交往的特點是重感性,講人情;國外則重理性,講自由。海歸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難免會有價值觀與文化上的沖擊。
3.外界眼光壓力大。“海歸”吸引著更多的目光。領導認為他們有獨特的經歷,就應有優秀的表現;同事認為他們理應有更強的能力;街坊鄰居覺得“留洋歸來”必然要有更好的發展……這些來自外界的眼光不可避免地給他們增加心理上的壓力。
4.婚戀問題難解決。有調查顯示,近六成“海歸”依然單身。不少人在心理上更傾向于尋找有共同經歷的伴侶,但“海歸”畢竟是相對少數的。苛刻的條件很可能讓他們一無所獲。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