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的孩子注意是厭學綜合征
新學期開學已經很長時間了,按理孩子們應早已適應學校生活了。但讓許多媽媽們困擾的是,開學后不久,中秋假期、十一長假接踵而來,好不容易把孩子在暑假玩瘋的心拉回,又被一波又一波的假期擊潰。
現在,長假過去了,每天早上,不少孩子依然會出現或這或那的“小不適”。對此,專家解釋,這些“癥狀”一般會持續兩周,在此期間,媽媽們不要過多責怪,而需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慢慢地調整好狀態。
開學一月多,孩子老是“病”
十一黃金周后,記者在各大醫院兒科門診發現,不少身穿校服的小學生在打點滴。廣州一些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這些小孩有的是發燒,有的是腸胃不適而來治療的。“除了節日期間生活飲食不節造成的節日病外,每當放完假,總會有不少學生對回學校上課產生恐懼、抗拒或者由此引發身體的不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厭學綜合征’,屬于一種情緒障礙,年紀越小癥狀表現得越明顯。”許雙虹介紹,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多是由于假期過于集中,讓學生生活懶散無規律。假期后,作息時間又要恢復到規律的狀態,失去這種“自由”,心里自然不愿意。
專家表示,亦有的孩子會擔心課業繁重,怕自己承擔不了,從而缺乏自信而畏學;更有許多新入學的“小皇帝”不知如何與同學相處,這些都有可能使學生心生焦慮情緒,害怕上學。
父母應少責備多溝通
“厭學綜合征不僅常發生在學習成績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聰明的孩子也有恐懼情緒。”肖峰表示,如果孩子只是有一般的情緒困擾和暫時的不適應,家長沒有必要著急,不妨有意識地找些孩子即將要學習的內容,與之探討,把孩子的興趣引到學習中去。
此外,父母要善于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壓力,不要過多責備,而應與孩子多溝通,給予正面引導,多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在學校獲得的進步給予肯定。專家表示,孩子的“厭學綜合征”有輕有重。“對問題輕的,家長一般不會太重視,缺乏和孩子的溝通和對孩子的鼓勵,因此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狀況,導致孩子在開學時沒有立刻‘熱’起來,學習效率不高。因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孩子的厭學心理可能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對癥狀重的,家長容易只關注孩子的身體癥狀,被孩子身體的不舒服所蒙蔽,沒有體察到身體問題是來源于心理問題。”
專家說:“當你的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人際關系適應能力差,心理素質比較脆弱時,就要警惕他可能會出現厭學綜合征,及早干預。”
“厭學綜合征”有哪些癥狀?
軀體癥狀:頭暈頭疼、心慌心悸、失眠不安、嗜睡、惡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眼睛不適、耳鳴、對聲音敏感等。
情緒表現:喜怒無常、心慌意亂、脾氣漸長、不愛搭理人、愛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等。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