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應試教育下,學生被動地參與學習,老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體現,學生不能主動地學習,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確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我講一些科學家小時候怎樣立志成才;牛頓是怎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等故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一些榜樣,通過具體、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做,才是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而學習,激發他們“我要學,我想學,我一定要學好”的信心。
二、教給學生多樣的學習方法
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只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忽視智力技能、學習方法。因而出現高分低能的傾向,為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又重視思維、記憶等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1.重視教給學生使用教材,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在低年級課本中提供了大量的圖畫、圖形、直線、線段等形象直觀的內容。我根據兒童反映在觀察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觀察事物時隨意性強;“情緒易變,興趣橫生、觀察事物時具有易變性;浮于表面,粗略籠統,描述觀察現象時帶有主觀性等),在指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畫、圖形等時注意了以下幾點:(1)觀察圖,了解圖意和要求,按順序觀察;按方位觀察。(2)按圖意要求,會操作學具,并能按圖意會組織語言表述操作過程。(3)按圖意要求會填數、填符號或計算。(4)能明確圖里標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在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注意指導學生學會運用課本中提供的學習方法,來理解概念與規律。通過實際的操作,盡量引導學生依據課本去動手、動口、動腦,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體現知識的形成和指導過程
2.重視充分表露并訓練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常常是以“講”代學生的“學”,實質上是以教師思維活動占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數學課來說,學習過程主要是思維過程,因此,數學課上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內容。
3.重視訓練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種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種活動任務的一種技能。如測量、畫圖、制作等技能。我在低年級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量線段的長度、畫線段,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運用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測量較短的距離,會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畫角等;在高年級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畫圖,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等。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