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感統失調會影響兒童成長學習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家長和老師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并及時進行感覺統合治療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
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等性格障礙而頭疼。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創傷。
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Ayers博士首先發現了在3歲-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候群,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例如: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于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出生后家長搖抱少,尤其是沒讓孩子經過爬就走路,孩子靜坐多,活動少,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表現是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學習數學特別困難等。
3、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5、本體感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6、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雖然這樣的兒童盡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腦無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和運動的完成。
家長和老師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并及時進行感覺統合治療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系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