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改善孩子對分數的態度
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孩子自己,都不能很理性的看待分數,眾所周知的原因,分數是大家拿來衡量教師的工作,孩子的學習的武器。
“分數”和“成績”其實并不完全對等,分數可以反映成績,但分數不等于成績。如果家長從孩子一上學就只是著眼于每次考試得了多少分,而沒有培養起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那么“優秀成績”注定只是一時的夢幻彩虹,讓那些沒有遠見、沒有踏實心地的家長最終失望。
就像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口頭的操練,因此多動口不失為有效的方法。我們學校也通過課堂的全英語教學和聘請外交教學的方式竭力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較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孩子們就要克服膽怯和害羞,“該出口時就出口”,做到“曲不離口”,在積累詞匯量的同時多實踐,多運用,英語又怎么會學不好呢?
就像數學作為理科很講究思維邏輯,平時的練習切不可只是“體力勞動”——做題的時候多思考一下題目考察的是哪個點,這類題型有著怎樣的思考路徑,在練習中分析、歸納出要點、經驗。手頭不妨準備一個私人的錯題集本子,把自己曾出錯的題型歸納在一起,再舉一反三,是不是就會事半功倍呢?
學習是智力活動,任何一門的學習出了問題,除了一些客觀原因外,主觀這一方面我們除了質疑孩子的能力,譴責孩子的態度外,我們是不是能更設身處地的幫他們一起找找有效(既適應學科,又要適應孩子本人)的方法呢?
尊重學科和個人間的差異。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考得分數越高越好,事實是“十個手指頭不是一般齊的”。其實“爭強好勝”是一種天性。孩子入學后,即使家長不說什么,他們都會產生對分數的追求,對名次的渴望。面對卷子,他們每個人都會盡了全力表現出最好的自己,絕沒有一個孩子明明會做,故意做錯,故意讓自己拿不好的成績。
假如家長提出什么要求孩子就能實現什么,那么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會成績優異、習慣良好、多才多藝、品貌出眾——那樣的話做家長真是件輕松愜意的事。可上帝似乎有一種不公,“分數越要越少”這個現象很殘酷但確實存在。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費盡心血,孩子卻成績差、習慣壞;另一些家長看起來做得輕輕松松,孩子在學習上卻又自覺成績又好。這讓許多對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長感嘆自己“命不好”。其實這些“命不好”的家長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改變不正確的成績觀。
相關文章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