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第十名現象”
所謂“第十名現象”,據說是杭州的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的。媒體介紹,這位從教近20年的老師,有意識地對1990年前后畢業的150名小學生作了跟蹤調查,結果在這些如今已上大學或工作了的學生中間,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第十名現象”,即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現出色”,并成長為“棟梁型”人才;相反,那些當年備受老師寵愛、成績數一數二的優秀學生,長大后卻淡出優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學和就業等方面屢屢受挫。
這種現象也說明了一個觀點: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取決于學習成績的高低。反思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排名往往很單純地用語文、數學成績為標準。而教師、家長們都在督促、強迫孩子擠進“前三名”或“前五名”。這使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約制,反而束縛了他們智力的發展。又因為他們都是聽話的“好孩子”,一些好的個性也會被束縛。另外,老師們“抓兩頭,帶中間”的教學方法,使這些尖子生在學習上很容易得到老師的“關照”,從而削弱了他們的學習上的獨立性。因此后來就不適應大學相對較為“松散”的教學方法。這是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淡出”優秀行列的主要原因。與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學生雖然成績不是優秀的,但是他們大都比較活潑,靈活性強,學得較為輕松,興趣廣泛,老師不大注意這些學生,因此其學習的獨立能力較強,有很大的潛力。
相關文章
-
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做了很多小孩子的工作,壓力其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放學的時候每天都在家里面寫作業,有時候老師布置的
-
高考前的有效心理暗示很快,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我們的高三學子也即將迎接人生的第一道門檻,跨過這道門檻,就可以迎來自己全新的人生。有人說,
-
親子關系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花多少錢都
-
高中三年,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何不同?孩子即將進入高中,高中三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三年,因為他們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高考。那么,高一至高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心理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喜愛學習,而且學習的很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那么面對這樣的孩子,